行政院儿少委员提案中小学在事假、病假的假别之外,独立出「心理健康假(身心调适假)」,无须检附就医证明,让学生有短期调适情绪压力的空间,教育部国教署正研议准假准则,据规划期程,5月中会有结果,而《NOWnews今日新闻》举办的「跨世代论坛」将抢先在5月7日前进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以「我不是在讨拍!让心理健康假被看见」为题,邀民众一同关注「心理健康假」议题。

行政院儿权小组儿少委员、台南二中学生梁朝勋前年底首次抛出「心理健康假」的构想,并在去年4月于教育部青少咨询会、行政院儿权小组再次提案,政院要求教育部研议准假准则,国教署也列管此案。

梁朝勋今年初接受《NOWnews今日新闻》采访时表示,为免贴标签,教育部内部咨询会议倾向以「身心调适假」称之,主要想让儿少觉察心理状况、针对一般学生想「喘口气」时使用,当然也有预防作用,学校端可观察学生请假达一定次数,适时引进辅导机制。

梁朝勋说,「身心调适假」无需检附就医证明,并比照病假、生理假,不列入平常出缺勤和学业成绩;至于重大考试是否能请假,内部会议正在讨论中;为避免滥用,内部会议也正在讨论请假次数上限,如每学期只能几天、几节课等,如何界定都还在研议中。

教育部国教署指出,依据2022年9月2日召开的第4届青少年咨询会第1次定期会决议「于1个月内签报期程规划」,后续教育部订定期程包括以2个月的时间,委托相关假别研议计画及召开咨询会议研拟草案;2个月分区征询意见会议;3个月与各地方政府研商等后续相关事宜(视实际沟通情形增减)。依据相关期程规划,在今年5月中应该会有结果。

近年来,已有大学陆续施行「心理健康假」、「心理调适假」,期望能让心理状况不佳的孩子可以有机会休息、寻求帮助,不让庞大的压力击垮,但正式上路的学校仍是少数,且卫福部「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高达16%国中生(高中生为12.7%)曾经认真考虑结束生命,心理健康假是否应该从高中职、国中,甚至国小教育就加入?仍有待社会找出共识、教育部研议中。

在教育部研议结果出炉前,《NOWnews今日新闻》首度前进校园、抢先于5月7日在台师大举行跨世代校园系列论坛「我不是在讨拍!让心理健康假被看见」,由知名心理学作家海苔熊担任主持人,与咨商心理师全联会常务理事胡延薇、成功大学学生会学生会长黄康齐、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白丽芳、立委吴思瑶共同讨论,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学生该如何自我觉察?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寻找到正确的帮助?到什么程度我们才需要让自己的心休息?有兴趣的民众可到「ACCUPASS活动通」报名参加。

来源: Nownews

Shar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