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继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实现在望。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同时将2024年GDP增长预期上调。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之际,工商界为何坚定认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众多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满满信心从何而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中国是吸引投资的热土,前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已成趋势 “中国过去的二十年高速发展之后,下一个‘中国’在什么地方?”在今年1月举行的瑞士达沃斯论坛期间,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被媒体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分析相关数据后,倪以理在社交媒体上给出结论:“如果你在寻求增长,答案非常简单。下一个‘中国’,在中国。”这一判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总体感知同温,与外资企业在华积极布局的趋势形成呼应,代表了深耕中国市场的长期主义者普遍持有的理性声音。 近年来,我国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全球主要目的地。数据显示,2020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4%,达163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2021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734.8亿美元;2022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891亿美元。 今年以来,跨国企业“扎堆”访华,纷纷寻求进一步的投资机会。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古驰母公司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充分显示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积极意愿,体现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再次彰显中国对外商投资强大的‘磁吸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直接投资反映的是中长期的投资意愿,投资者更看重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以及一些基础性优势。从年头到年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传递。外资不断流入,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 伴随着对华投资的大幅增长,多个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总投资额15亿元人民币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江苏昆山落地投产;世界制冷行业巨头丹佛斯集团的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在天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涡旋压缩机研发和测试中心;跨国药企阿斯利康青岛区域总部正式揭牌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已成趋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8%,彰显高质量引资“含金量”。不少跨国公司认为,借助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产业人才,是进一步巩固自身业务能力、抢抓全球更大范围发展契机的重要战略举措。 “过去大家提到下一个‘中国’,更多是指代‘世界工厂’。随着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提高,现在中国所代表的既是一个大工厂,也是一个大市场,同时还是一个研发基地、创新基地,是一个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概念。”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分析认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背后有五方面“不降反升”的支撑因素。 “一是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二是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近期预测,今明两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将接近三分之一;三是对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四是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五是为全球提供更多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公共产品。”董煜说。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不久前,前10月的经济数据陆续出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货物进出口总额由前三季度同比微降0.2%转为增长0.03%……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指标持续改善。 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今年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有力有效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切实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十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外商在华投资的回报率稳定,在全球范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我们测算,近五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是9.1%,欧美是3%左右,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收益率是4%-8%左右。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是高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在董煜看来,中国的稳定发展对跨国企业是稳定的机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良条件,比如市场、技术、产品以及社会环境等,中国都能够稳定提供。这种稳定是中国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今年,在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地投产之外,星巴克还宣布在深圳投资创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首笔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我们非常看好中国。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业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星巴克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表示,到2025年,计划在中国300个城市开9000家门店。 这并不是个例。外商坚定看好中国,离不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具有较强的快速恢复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抗击风险能力。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丰硕、广交会万商云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以论坛凝聚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合力,以展会融动开放合作的全球要素资源,以政策畅通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开放渠道,中国不断以务实举措为各方搭建合作平台,持续释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信号,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面临种种危机挑战之际,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的开放性、稳定性和新动力。 “创新和绿色”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显著特色。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重要共识,得到了各方积极呼应支持。中方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中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成为重要关键词。在广交会上,高端、智能、绿色产品备受追捧,“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成为许多企业的宣传要点。 推动融合、消除隔阂,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底色。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不断实现更加深入的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具体措施得到广泛赞誉。未来以中欧班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建设为重点,在“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书写互联互通大文章,让更多国家搭上发展的“顺风车”。 面对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展现出其对于全球贸易格局的发展“粘合力”。今年广交会规模再创新高,先进制造业产品展区扩容,技术含量高、设计创新的产品纷纷涌现,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明显增多。外贸结构提质升级,在广交会上得到充分体现。中国产品通过广交会“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个不断创新的“世界工厂”;各国也通过广交会“走进来”,拥抱中国这个活力澎湃的“世界市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面临压力的环境下,中国以开放姿态推动全球贸易合作和业态模式创新,为强化贸易对于全球经济的牵引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深化开放,利好中国、惠及世界,是中国面向未来的主动选择。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一项“全面取消”,意味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全面放开的范围将从自贸区扩大到全国,从试点到推广,水到渠成。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更深层次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国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下一步,中国还将重点推进服务业开放,在推动合理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同时,推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引领全国持续扩大开放。 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一以贯之的开放承诺,让中国成为不确定性时代的最大确定性;一个又一个节点,记录着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高标准举办消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中国开放的机遇,世界翘首以盼。11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和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陆续举办,开放的中国继续向世界敞开怀抱,邀请全球各界与中国携手共同发展,助力贸易投资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认为,进博会作为中国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象征”。 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从引入资源、促进效率提升、提供优质供给,推动国内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到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致力于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证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投资热土和兴业高地,未来还将释放更多发展红利。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下称三部门)30日发布通知,延续执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税收政策。 三部门明确,对2024年至2025年期间举办的服贸会,在展期内销售的规定数量或金额以内的进口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享受税收政策的展品不包括烟、酒、汽车、列入《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的商品、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国家禁止进口商品。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分析,服贸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部门延续执行服贸会进口展品税收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服贸会对外开放平台作用,稳定参展企业预期,加强企业国际交流,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服务贸易在更多领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日,三部门还宣布,延续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其中,主要包括: 对2023年1月30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在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代码(1210、9610、9710、9810)项下申报出口,且自出口之日起6个月内因滞销、退货原因原状退运进境的商品(不含食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出口时已征收的出口关税准予退还;出口时已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参照内销货物发生退货有关税收规定执行。 与此前公布的政策相比,最新的规定,将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代码项下申报出口的期限,由原来的2024年1月29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李旭红说,期限的延长,有利于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进一步稳定企业预期,推动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是一种新业态新模式,它的加快发展对于促进外贸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选择,以及优化消费结构均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 赵建华) 来源:中新网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今年中国经济下半场开局“小考”成绩15日揭晓。尽管7月份部分指标增速放缓,但此间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势头并未改变,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发力。 8月1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3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翻开7月份中国经济成绩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部分指标同比延续增长或恢复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解释说,7月份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放缓是月度之间的正常波动。他强调,总的来看,当月生产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产业升级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延续向好态势。 上述成绩单中,不少数据可以支撑这一判断。尤其内需方面,暑假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对消费扩大支撑作用明显。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持续增长,7月份同比增长2.5%。 据官方测算,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中,服务消费占比已超过四成。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向中新社记者指出,本月首次发布的服务零售额数据,再次印证了今年以来服务零售复苏进度快于商品零售,势头强劲。 庞溟分析说,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并未包含在传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因此尽管今年中国暑期出行及相关服务消费非常火爆,社零数据却存在一定落差。“事实上,7月份服务零售复苏动能非常强劲。” 此外,随着中国进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阶段,新动能对经济的带动也持续增强,他们多带有“创新”和“绿色”的印记。 付凌晖举例说,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增长较快。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0%。绿色转型带动效应显现,7月份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29.7%,充电桩产量增长超过20%,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同时,部分数据亦反映出挑战:不仅外部形势更为复杂,国内需求也仍需呵护。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外需收缩对中国外贸增长制约加大,7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3%。眼下中国居民消费心理仍处在切换过程中,一些耐用品商品消费支出表现较常年更为谨慎。 聚焦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问题,中国官方已陆续推出促进家居、电子产品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等促消费政策,出台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间投资等扩大投资政策。近期,相关部门正积极谋划实施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储备政策,如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也在陆续出台。 专家分析认为,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恢复向好。打好这套“组合拳”,需要更关注协同性和针对性。 “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仍是宏观政策的重点。”庞溟认为,当前各项宏观政策仍有合理宽松、及时补强的空间,宏观政策之间的协同性、组合性、针对性、有效性亦有提升空间。预计下半年将强调宏观调控体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调控手段与工具推陈出新、提质增效。 在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师丁爽看来,中国加强逆周期调节的过程中,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不会缺席。目前货币政策已较为宽松,下一步将聚焦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形成更多对信贷的真正需求。相较而言,财政政策发力必要性更大,预计官方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完)…
时至年中,不少外资机构纷纷公布下半年乃至更长期的在华投资发展计划,不仅外资企业表达了在华增资、扩产、加大研发投入等意向,外资金融机构也加仓人民币资产。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稳步向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市场还将释放更大吸引力,吸引优质外资长期在华发展。 监管部门最近批准农银理财与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合资筹建的法巴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至此,我国开业运营的外方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将达到5家。天眼查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基金近日将注册资本从2.5亿元扩充至6亿元。 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德银中国在牌照申请、业务能力搭建和团队建设上大量投入,未来还会持续。“我们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与结构转型的机遇,对中国业务非常有信心。” 方中睿表示,已观察到新能源汽车、化工医疗等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不少欧洲企业持续对中国市场投资。今年以来这方面动能更为明显,在与很多企业就新一轮对华投资的融资计划进行沟通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通过境内市场来融资。 中国不单单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更被一些外资企业视作创新引擎。前不久,保时捷宣布战略投资中国能源数字化公司电享科技,加速智慧充电网络布局。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介绍,保时捷中国已经从销售主力转变为公司的全球创新中心。 “过去几年,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令人惊叹。”柯时迈说,中国是这一领域的关键生产中心和销售市场,保时捷中国正驶入电气化快车道,将为此做足准备。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叠加高基数影响,中国吸收外资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引资质量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速更是达到28.8%。此外,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出现快速增长,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商务部注意到跨国公司高管出现了持续“访华潮”,全面深入考察中国的营商环境,寻求投资合作的新机遇。跨国公司普遍表示,中国市场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 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副总裁徐晶波介绍,根据商会近期对约300家德国企业的调研,55%的德国企业计划在两年内进一步增加在华投资。他们做出如此选择,主要是为了保持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 中国贸促会对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近800家外资企业的调研也显示,近七成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五年中国市场前景,超九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或持平,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今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金融市场也受到国际资本青睐。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到期兑付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净卖出的趋势。如果考虑到期兑付,外资已经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其中6月份净增持超过110亿美元。 作为外资机构参与中国A股市场的重要渠道,沪深港通北向资金今年大幅加仓。据Wind统计,截至7月28日收盘,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约2209.89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900.20亿元。自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达19455.86亿元。 富达国际全球首席投资官安德鲁·麦卡弗里近日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估值具有吸引力,所有行业的盈利修正等待触底回升,即将展开的半年报业绩期或会带来惊喜,而且中长线投资中国市场的利好因素仍保持稳健,但考虑到经济复苏状况不均,投资者也应保持谨慎。 更多利好还在持续释放。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会议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记者也注意到,近期,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都对更大力度吸收外资等作出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商务部也提出,将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 在具体安排上,一批政策举措有望出台,包括研究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综合性政策,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务实合作;推动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市场准入;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等。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当前外部形势复杂,经济复苏、供应链重构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有效发挥中国经济自身优势,同时通过链接外部市场和资源,来稳定和增强中国经济在全球发展中的位置和动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记者 王文博 张莫 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