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社区
迈阿密 — 2016年,佛罗里达州北迈阿密市议会通过在当地建造佛州第一个中国城的决议,将沿着西北第七大道的一英里路段规划为“中国城文化艺术创新区”,期望吸引中国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2023年秋天,项目出现大转弯,市议会决议剔除其中的中国城元素。 该项目推出伊始即受到争议,有居民认为会挤压非裔企业主和居民的空间。反对声浪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加大,社区出现要求停建中国城的声音。 计划叫停与反亚裔情绪无关 推动项目更新、代表该地区的北迈阿密市第四区议员皮埃尔·弗朗茨·查尔斯(Pierre Frantz Charles)对美国之音说,新冠疫情使中国城建设进度延宕,但项目方向改变与反亚裔情绪无关。 查尔斯说:“这个项目出于某些原因,也许没有正确地向社区宣传,引起了一些不满。当然,新冠病毒的到来让一切都慢了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作出改变,将这条大道从“中国城再开发区”重新命名为“西北第七大道文化艺术创新区”。这与中国人无关,我们爱我们的兄弟,但基本上情况已经改变了。从2016年到现在2023年,我们只是想朝不同的方向前进。” 查尔斯议员是海地移民,他代表的第四选区居民56%为非裔,当中45%为海地裔。其他还有33%西语裔居民。亚裔只占约1.5%。 有关官员表示,更新后的项目更能体现当地社区的多元文化。 北迈阿密社区重建局执行主任安娜-博·伊曼纽尔(Anna-bo Emmanauel)说:“更名是为了让它成为一个更能代表这里每个人的文化创新区。我认为这是可以展现更多代表性的想法。” 西北第七大道上,海地和拉美餐馆林立,也有移民开设的美甲店和美容院。尽管原定的中国城项目已通过7年,这条路上的中国元素仍不明显,只有两间在项目推出前即开业的中餐馆。 当地华人有人遗憾,有人说不意外 顺风饭店员工陈先生表示,几年前听说餐馆附近要建中国城,心里便觉得不可能实现,因为该区居民多为其他族裔,治安也不甚理想,难以吸引中国人前来。 陈先生说,几年来,政府官员未曾与该店联系,周边也不见与中国元素相关的建设,如今计划叫停在他的意料之中。 第七大道上另一间中餐馆,长城餐厅的员工甄女士则对中国城计划叫停感到可惜。她说,虽然不觉得意外,但还是希望市政府不要放弃建立中国城的想法。 甄女士说:“如果政府要建成中国城,我们都会很高兴的。中国的文化、食品,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流传到美国,给大众,挺好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变成现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实现在望。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同时将2024年GDP增长预期上调。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之际,工商界为何坚定认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众多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满满信心从何而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中国是吸引投资的热土,前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已成趋势 “中国过去的二十年高速发展之后,下一个‘中国’在什么地方?”在今年1月举行的瑞士达沃斯论坛期间,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被媒体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分析相关数据后,倪以理在社交媒体上给出结论:“如果你在寻求增长,答案非常简单。下一个‘中国’,在中国。”这一判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总体感知同温,与外资企业在华积极布局的趋势形成呼应,代表了深耕中国市场的长期主义者普遍持有的理性声音。 近年来,我国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全球主要目的地。数据显示,2020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4%,达163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2021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734.8亿美元;2022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891亿美元。 今年以来,跨国企业“扎堆”访华,纷纷寻求进一步的投资机会。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古驰母公司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充分显示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积极意愿,体现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再次彰显中国对外商投资强大的‘磁吸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直接投资反映的是中长期的投资意愿,投资者更看重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以及一些基础性优势。从年头到年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传递。外资不断流入,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 伴随着对华投资的大幅增长,多个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总投资额15亿元人民币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江苏昆山落地投产;世界制冷行业巨头丹佛斯集团的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在天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涡旋压缩机研发和测试中心;跨国药企阿斯利康青岛区域总部正式揭牌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已成趋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8%,彰显高质量引资“含金量”。不少跨国公司认为,借助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产业人才,是进一步巩固自身业务能力、抢抓全球更大范围发展契机的重要战略举措。 “过去大家提到下一个‘中国’,更多是指代‘世界工厂’。随着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提高,现在中国所代表的既是一个大工厂,也是一个大市场,同时还是一个研发基地、创新基地,是一个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概念。”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分析认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背后有五方面“不降反升”的支撑因素。 “一是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二是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近期预测,今明两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将接近三分之一;三是对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四是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五是为全球提供更多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公共产品。”董煜说。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不久前,前10月的经济数据陆续出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货物进出口总额由前三季度同比微降0.2%转为增长0.03%……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指标持续改善。 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今年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有力有效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切实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十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外商在华投资的回报率稳定,在全球范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我们测算,近五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是9.1%,欧美是3%左右,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收益率是4%-8%左右。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是高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在董煜看来,中国的稳定发展对跨国企业是稳定的机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良条件,比如市场、技术、产品以及社会环境等,中国都能够稳定提供。这种稳定是中国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今年,在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地投产之外,星巴克还宣布在深圳投资创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首笔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我们非常看好中国。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业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星巴克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表示,到2025年,计划在中国300个城市开9000家门店。 这并不是个例。外商坚定看好中国,离不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具有较强的快速恢复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抗击风险能力。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今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陕西西安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自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 千载流泽生生不息,丝路精神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提倡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0年来,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启动了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项目,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坚持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共建“一带一路”架起了各国合作共赢的重要桥梁。深化政策沟通,推动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共建“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南非“经济重建和复苏计划”、沙特“2030愿景”等多国战略实现对接;加强设施联通,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提升贸易畅通,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近2.9万亿美元;扩大资金融通,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目前的106个,丝路基金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民心相通,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艺术节、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精彩纷呈。 通过全方位互联互通,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联动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努力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光明前景。正是因为锚定“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我们主张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正是因为抓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正是因为笃定“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我们坚持普惠共赢,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正是因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正是因为把握创新这个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正是因为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我们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事实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一定能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来源:中共人民网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侨界力量——中国侨联五年工作回眸 新华社记者范思翔 切切于心中华情,孜孜以求中国梦。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将于8月31日在北京开幕,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迎来属于自己的盛会。 回眸过去五年,中国侨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侨胞,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深入开展品牌活动,持续深化侨联改革,坚持为侨服务宗旨,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政治保证,推动新时代侨联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 迎亚运歌曲《为爱发声》点燃开场热情,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激发侨胞的炽热情感……今年2月,“亲情中华·之江同心”侨联文艺“轻骑兵”进侨乡演出走进浙江多个侨乡,将文艺“大餐”送到侨胞家门口,精彩的演出让观众们流连忘返。 作为中国侨联品牌活动之一,此次“亲情中华”进侨乡是侨联组织以文化演出为载体,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侨界群众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中国侨联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对侨界群众思想政治引领—— 创办“追梦中华”品牌,以“侨这七十年”“侨与脱贫攻坚”等为主题,举办主题活动、专题展览等,增强侨界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推出《华侨华人与共和国》《百年赤子心》等纪录片,生动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侨界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连续举办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一起过个冬奥年”网络话题活动点击量达29亿人次…… 一场场活动,一个个品牌,成为中国侨联广泛开展侨界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既突出侨味特色,又彰显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不断筑牢思想根基。 发挥侨胞独特优势,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在“冬奥小城”河北崇礼城区,一座起伏的山形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中国侨联向全球华侨华人发出倡议捐建的华侨冰雪博物馆,见证着广大侨胞心系桑梓、爱国爱乡的深厚情怀。 国有大事,侨有行动。五年来,在中国侨联和各级侨联组织积极引导下,侨界力量不断汇聚,侨胞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脱贫攻坚战场,全国侨联系统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投入资金16.29亿元,帮助5.8万人实现脱贫;助力北京冬奥会举办,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侨商侨企捐资1.6亿元;新冠疫情来袭,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积极行动,捐款捐物价值22.78亿元;侨界公益慈善不断发展,“侨爱心工程”品牌进一步擦亮。 投资项目总额6582亿元,贸易项目总额9688亿元……今年2月,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在广东广州举行,400多名侨商、侨企负责人代表和侨界人士齐聚一堂,寻商机、谈合作。 从创立中国侨商投资大会品牌、举办世界侨商海南行暨创业中华·侨商论坛,到连续举办“创业中华·牵手京津冀”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活动,这些是中国侨联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作为的一个个缩影。 五年来,通过拓展“创业中华”品牌,中国侨联发挥侨界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举办活动100余场,覆盖20多个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加强省部合作;聚焦创新、科技和人才,中国侨联组织全国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发挥特聘专家委员会、侨创基地等平台作用,鼓励支持侨界人才服务“四个面向”、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侨界报国新篇章。 扎实开展为侨服务,暖侨惠侨凝聚人心…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15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生态日,多国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高度评价中国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认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全球绿色发展来说是巨大的福祉。 孟加拉国沙贾拉尔科技大学林业与环境科学系教授乔杜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成就在于将保护生态系统融入发展政策和规划,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中国的发展进程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这很好地处理了发展与环境保护、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 乔杜里表示,中国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际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发起一系列绿色行动倡议,有效动员了国际社会为保护动植物作贡献。中国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为其他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中国生态模式的成功实施,为那些努力恢复退化的栖息地、提升受气候灾害影响恢复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谈及中国设立全国生态日,乔杜里认为,这有助于增强民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也有利于唤起公众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说,中国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是有重大价值的奋斗目标,人类能否做出深刻改变关乎人类未来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我感到钦佩。” 他还表示,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有重要现实意义。寻找塑料替代品是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全球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当务之急。国际社会应尽快在更大范围采取行动,治理全球塑料污染。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俄方主席奥列格·杰里帕斯卡表示,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改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世界各国绿色发展提供宝贵借鉴。如今,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还拥有电动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最大市场。同时,中国正大力投资科技创新和研发领域,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参与记者:孙楠、谭晶晶、耿鹏宇、刘恺)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