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中国经济
随着当地传统购物季到来,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近郊的Kilimall仓库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数米高的货架摆满了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琳琅满目的商品,当地员工穿梭于一排排货架间,有条不紊地清点货物、扫码、打包装箱…… Kilimall由中国创业者于2014年在肯尼亚创立,是一家扎根非洲的本土化中非双向电商平台,如今已成为深受非洲民众喜爱的在线购物平台。 24岁的肯尼亚女孩蕾切尔平日喜欢网购。以前,她总会货比三家,但近两年,她几乎只在Kilimall电商平台选购。“Kilimall提供的商品样式和颜色十分丰富,而且还不贵,在各类平台中运费最低、配送最快,很多商品下单之后24小时就能送到。这种购物体验在肯尼亚前所未有。” 内罗毕市民苏珊·万吉2018年以来一直在Kilimall购物。“这节省了时间,我不用去城里买东西。与其他平台相比,它的价格很公道,所以我更喜欢Kilimall。” 在东非,很多人跟蕾切尔和万吉一样,认为Kilimall意味着优质商品、海量选择、实惠价格以及高效服务。 已在Kilimall工作4年、目前担任肯尼亚仓库高级主管的凯文·万布瓦说:“在肯尼亚,我们有大约500万消费者,遍布全国各地。我们会在很短时间内交付货品,这样才能保证客户体验。” 购物“当日达”的实现,除了依靠中国电商严格高效的物流管理,也有赖于其自营物流体系。常驻非洲多年的Kilimall副总裁吴米香说,按照当地情况,要想提升服务品质,必须自建物流,这样的投入绝非一日之功,但Kilimall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坚持下来。如今,该平台不仅实现了99.9%以上的服务库存准确率、48小时入库率和24小时出库率,还建立了1500多个覆盖全肯尼亚的订单包裹自提网点。 “土生土长”的基因让Kilimall在深耕肯尼亚市场后,有实力向其他非洲国家扩展,目前已在乌干达和尼日利亚开展业务。截至2022年底,这一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超1000万,年度活跃用户逾720万,年复购率超50%。 服务超过8000家企业、开通1.2万多个店铺、商品超100万种、创造5000个工作岗位……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许许多多非洲民众生活的变化和一家家中小企业的成长。 去年,一名肯尼亚年轻人在Kilimall开店,专卖中国制造的电视机,营业额达60多万美元。“今年这样的创业者越来越多,”Kilimall创始人杨涛说,未来,该平台计划开辟专门的在线招聘渠道,不仅促进当地就业,也帮助进入非洲市场的投资者找到合适人才。“我们还与中国的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一起出海发展在线职业教育,赋能更多非洲青年。” 在杨涛看来,创业者和企业家精神是促进非洲发展的积极力量。“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个‘2044年愿景’,最晚在2044年之前,赋能100万创业者,服务10亿非洲消费者。” 来源:中新网
近日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金融数据等释放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高盛、德银、瑞银、威灵顿投资等外资金融机构也对中国经济前景和人民币资产投出“信任票”。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各项稳经济政策举措不断发挥效应,人民币资产将更具吸引力。 近日,IMF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同时将2024年GDP增长预期上调。另外,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和金融数据持续改善: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同比由降转增;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 近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也对中国经济投出“信任票”。德银对中国经济前景维持乐观预期,预计中国四季度GDP增速将超过5%,全年增速预计将为5.2%。 高盛也进一步上调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期,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包括稳定的消费前景,中央财政的支持,包含房地产、基建、制造业在内的投资,以及全球经济对外需和出口将产生正面影响。 除此之外,多家外资机构也看好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将释放出的潜力。瑞银《2024年―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投资或将保持强劲势头。 威灵顿投资管理高级董事总经理、亚洲区投资总监普江宁日前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一直积极地将经济增长模式的驱动力从数量转向质量,例如从信贷、房地产和基建转向服务业、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在某些重要的全球行业,中国已经战略性地为未来长期经济成长播下种子。”他说。 在看好中国经济预期的同时,不少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表示看好在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投资前景,“中国资产”吸引力也在增强。 德意志银行亚太公司研究主管马力勤近日发表的中国股票市场策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建立全球领先的资本市场投资体系,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远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且未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即使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也能为股票投资者带来收益,因此,在当前估值低点布局中国股票不失为投资良机。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在亚太地区,高盛有5个高配市场,其中包括中国A股。他预计,2024年A股的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或将大体维持与今年近似的水平,约为150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均衡。其中,资本项目交易中,外资继9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后,10月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加。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举措不断发挥效应,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人民币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将更加凸显。 “中国经济的深度、广度与韧性及中国企业的兢兢业业、百折不挠是吸引全世界资本投资中国的最主要力量。中国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稳定锚。”渣打银行(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日前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来源:中新网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11月17日文章,原题:创新为中国长期经济前景提供乐观理由 (西方)对于中国经济的批评无处不在,许多观察家认为,中国若想保持历史增长轨迹,就迫切需要进行深刻的结构转型。如今,人们很容易对中国经济前景产生悲观看法。但这种叙述经常忽略中国的创新热情,以及这与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中国是这样一个国家:过去十年来一直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创新。尽管(西方)采取种种手段试图减缓中国进步,但中国已从一个创新和技术落后的国家,变成拥有先进、强大且经常领先世界的创新能力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实现的。无论在电动汽车、新能源、人工智能、太空探索还是最近的半导体方面,中国的技术实力都在令人惊讶地进步。 事实上,如今,指出中国(屈指可数的)实力落后的领域,要比一一列出中国开发尖端技术的不胜枚举的领域更加容易。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迅速上升,彰显这种变化:从2013年的第35位升至最近(2023年——编者注)的第12位。 中国正继续缩小与韩国的差距;同时,比日本、加拿大和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更具创新性;成为唯一入围该指数前30名的中等收入国家;比美国坐拥更多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并在实现创新商业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这种创新热情体现在中国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上。最新迹象是,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市场迅速攻城略地。 中国创新活动的规模,在全球新专利份额中也清晰可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所占份额从2001年的1%猛增至2021年的36%。自2015年以来,中国实体每年获得的专利数量都超过美国。如今,中国实体在众多先进技术领域都是创新领军者,包括机床、纳米技术、数字通信等。任何其他亚洲国家在此类能力方面都无法与中国同日而语。中国在技术领域的迅速崛起引发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美地缘政治关系以及两个超级大国追求技术独立和全球力量方面。中国对创新的关注也是维持经济增长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具有长远眼光的人而言,中国对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日益关注,会巩固他们看好中国长期经济前景的信心。对投资者来说,中国的创新热情将继续创造大量令人兴奋、充满活力的高增长投资机会。(作者威廉·布拉顿,丁玎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世界银行(WB)周一(10月2日)下调对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并警告说:中国不断增加的债务,以及继续扩大的房地产危机,可能损害中国经济并波及亚太地区的其它国家。此时此刻,中国最大房地产公司恒大老板许家印接受调查一事正吸引全球目光。 世界银行新报告预测中国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为4.4%,低于4月份的预测4.8%。报告列举了一系列中国经济的负面形象,包括:经济病毒防疫后重新开放所显现的反弹消退、债务增加、房地产行业疲软以及其它“长期结构性因素”。 报告认为:“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驱动的,这使企业和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因为基础设施饱和,产生的回报越来越少,而供过于求的住房又降低了房地产价格。” 世界银行表示,中国国内的“非金融债务”(non-financial debt)与GDP的比例,已从2007年的132%增长了一倍多,在2023年达到了285%。同时,占家庭总资产65%的房地产,其价格正在下滑。2023年7月,中国低线城市的房价对比2021年的高峰,已低了20%以上。 银行分析师估计,房地产加上周边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估计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所以“中国正寻找基于消费和创新的新成长动力,以避免旧增长模式的问题,但事实证明转型很困难”,世银还指出,房地产价格下跌、债务增加,加上人口老龄化,让消费者信心丧失,使原先已经很高的储蓄率,进一步推升至33%。此外,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具挑战性,外部需求疲软在短期内将影响增长,地缘经济紧张局势,也限制了关键技术的取得。 在报告中,世界银行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每减少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会减少0.3个百分点。受中国经济放缓波及,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经济体2024年的增长预期为4.5%,低于4月份预测的4.8%。如果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4.4%,意味着中国的增长将远不如疫情前强劲。 据中国官方统计,201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年增率约为6%至7%,疫情爆发后,2020年增长率放缓至2.2%。2021年增长率虽反弹至8.4%,但由于中共严格“清零”政策损害了商业活动,使2022年增长率再次放缓至3%。尽管中国面临经济困境,但世界银行认为东南亚仍有亮点,全球通胀有望缓解。在该亚洲地区,服务业改革与数字化的结合,正在创造新的商机,改善经济表现。在菲律宾,企业采用软件和数据分析技术后,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企业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5%。在越南,运输、金融和商业服务等行业减少了政策障碍,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中国经济依赖房地产市场,而大陆的9月底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TOP100企业拿地规模同比下降17.9%;9月份,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57.5%。国企仍是拿地的主力。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陆媒《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三季度土地市场情绪依然偏弱,全国土地供求缩量未改。销售端恢复程度仍直接影响土拍情绪变化,8月新政后,重点城市加快优化调整房地产限购、限贷等政策,在销售尚未持续、实质性转暖下,全国土地市场整体仍低温运行。” 有关恒大的最新消息还有:10月1日晚,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发布公告称,已向联交所申请于2023年10月3日上午9:00起恢复买卖。截至10月2日,港交所尚未回应上述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同为“恒大系”三驾马车之一的恒大汽车暂时还未发布复牌公告。 “恒大系”三只股票“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9月28日上午9时起在港交所暂时停牌,起初未公布停牌原因。当晚,恒大公告称,许家印被官方控制,并指这三只股票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另行通知。 此前,恒大系股票也因集团爆发债务危机暂停交易,今年7月28日起陆续恢复交易后,9月的股价曾一度保持平稳。9月27日,市场传出许家印已被警方监视的消息,三家恒大系公司的股价随之下跌。截止到当日下午4时收盘时,中国恒大下跌18.987%,报0.32港元;恒大物业下跌14.493%,报0.59港元;恒大汽车下跌20%,报0.56港元。 自中国开发商恒大集团于2021年底拖欠美元债务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举步维艰。最近几周情况似乎更为恶化,开发商碧桂园未能偿还其海外债务,也加剧了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并拖累了中国股市。8月份,外国投资者从中国股市流出的资金额创历史新高。 一项美国银行9月份的月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基金经理将中国商业地产列为最有可能导致“系统性信贷事件”的因素,这一比例比8月份增加了一倍多,超越了对美国商业地产的担忧。对中国的增长预期也回到了“封锁低点”,没有一位受访者预计未来12个月中国经济将走强。接受调查的对象是258家基金经理,管理资产6,780亿美元。调查还显示,国际投资者正在为中国股市的进一步走跌做好准备,因为中国股市今年的表现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国股市。 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今年8月份试图通过一系列刺激措施来应对房地产行业的疲软,包括增加个人所得税津贴和降低最低抵押贷款首付。但美国投资者的资金却从新兴市场掉头,又重新进入美国股市,配置比例从8月份的净减持22%上升到9月份的增持7%。对新兴市场股票的配置大幅下降,美国银行称之为“相对风险敞口的巨大转变”。 资料来源:rfi 新闻
中国日报网12月27日电 近日,随着一系列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接续发布和落地见效,全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群众消费热情不断回升……经济复苏活力正在持续显现。与此同时,外界也普遍看好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形势。 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普华永道中国(PwC China)高级经济学家赵广彬日前表示,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消费者支出将有所增加,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很可能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香港《南华早报》近日也刊发了题为《为什么投资者应警惕有关中国经济悲观的说法?》的文章表示,中国进入应对疫情的新阶段,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在中国经济前景变得更加清晰明朗之前,观望是风险最小的做法,但这并不是个选择。 文章指出,那些强调防疫政策调整带来经济风险的说法,显然没有考虑到中国制定任何此类预案的可能性。同时,中国有政策杠杆,也有决心推动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也许这才是投资者应该真正关注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也刊文称,中国经济明年将“满血复活”。文章指出,如今,中国开始进入优化疫情管控的新阶段,发展经济重新成为各级官员的一项要务。高层要求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入手,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中国经济尽快恢复活力。 文章援引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迪安竹(Andrew Tilton)的分析称,随着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大幅提升,包含消费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将得到改善。 《联合早报》认为,尽管中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疫情影响,但明年中国经济回到正轨甚至满血复活,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援引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诺埃尔·奎因(中文名祈耀年)的话说,随着中国不断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势必迎来强劲反弹。“我们看到了强劲的增长前景。在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更加强劲的消费市场。” 资源:China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