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世界媒体
华盛顿 —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中国规模庞大且与全球经济密切相连的经济目前仍在发展的危机使外界的观察家和研究者面临一个重大挑战,这就是,如何在中国的信息不透明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向他们的受众及公众清楚明瞭地说明中国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由来和预后。他们正在奋力应对这种挑战。至关重要的数据纷纷消失英国《电讯报》上个星期的一篇评论标题《中国濒临经济和社会塌方》显然道出了眼下萦绕众多观察家心头的一个话题。尽管许多评论者在尽力避免这样的直言不讳,但他们难以回避这样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美国报道工商新闻的《市场内线人》网站8月29日发表的一篇长篇分析报道的标题似乎表达了外界观察家和评论家的一种广泛共识——《中国正在想方设法竭尽全力隐藏其经济动荡的规模》。 《市场内线人》的分析报道所指出的中国当局隐藏行动包括在年轻人失业率超过百分之二十多之后停止发布这样的失业率数字。报道说:“青年人失业率报告突然消失一事被媒体突出报道,但没有让长期观察中国的人感到意外惊讶。多年来,中国各方面的经济数据纷纷神隐。从出口到水泥产量之类的报告纷纷消失,或变得如此扭曲以至于不再有用。而就理解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病症而言,这些数据可以说要比年轻人失业率的数据更为紧要。数据消失并不是起因于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国家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继续发布经济数据。中国的经济数据消失的原因是(中共领袖、中国统治者)习近平的中国是一个把意识形态放在经济增长之上的国家。”《市场内线人》的分析报道进一步解释说:“中国经济数据透明度的高低一直与政治形势的起伏同步。如今,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倡过去的一些强硬做法,经济数据就随之消失。这种日渐增强的黑箱作业的一个最令人感到担忧的例子来自房地产业。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30%,是中国经济的基石。然而,这个行业也是自去年年底以来关键数据消失的行业。” 房地产业对经济究竟有多重要中国眼下的经济危机是多方面的,但最显眼的是房地产业的危机。规模庞大的房地产业的危机传染扩散,引发一系列其他产业、包括金融业的危机。其他国家先前也发生过房地产业危机,但中国的情况与众不同,富有中国特色,因此危机情况也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专门报道工商金融新闻的美国彭博社8月23日发表的一篇分析报道,试图以最清晰浅显的语言和数据为其受众提供一幅一目了然的画面,展示中国眼下的房地产业和整体经济危机的来龙也去脉:“从很多方面来说,当前的房地产危机都是政府自己造成的危机。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财产私有化创造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之一,企业家抓住了这个机会,从银行大举借贷。繁荣激发了地方政府、全球债券投资者和中国中产阶级的活力,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鼎盛时期,该行业直接和间接地占国内产出的大约四分之一,占家庭资产的近 80%。虽然种种估算各不相同,但算上新房、现房以及未售出房,该行业 2019 年的价值约为 52 万亿美元,约为美国房地产市场规模的两倍。” 过去20年失败的积重难返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这不但是海外观察家、研究者们的共识,而且也是中共当局以含蓄扭捏的方式承认的一个问题。7月24日,中共最高权力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说:“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国经济诸多严重问题集中爆发,也使海外的观察家和研究者不得不进行反省——问题如此之多,如此严重之严重,在表达自由、学术自由没有基本保障的中国国内,研究者和观察家不能说或不敢说也就罢了,为什么在中国国外、在民主自由的国家,研究者先前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陈述、展示、预警?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国经济的资深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8月22日发表文章表示,中国目前深重的经济问题所反映的也是长期研究或关注中国经济问题的海外研究者和评论家的失败。史剑道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经济学领域的失败》。文章的第一段直言不讳地对自己的同行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中国并不是正在崩溃。中国非常严重的经济问题并不是今年或去年或过去5年才出现的。最近才发现这些问题的经济学学者没有公信力。更糟的是,财经金融频道的评论家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中国必须拿出有力的刺激措施否则就是一个死。中国经济脱离正轨至少已经14年了,现在还在继续慢慢地走向完全停滞。…”在史剑道看来,太多的研究者、评论家没有注意到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其实从2002年、也就是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上台的时候就开始了——“2002年将近年底,在胡锦涛准备成为中共总书记之际,中国放松货币政策,新的工业政策出台,不再强调竞争,而是强调国家目标,跟其前任江泽民形成对照。这是微妙的。”接下来就是20年的不那么微妙的以大量举债、资源误置为特色的高速和不那么高速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一度让中国国内外很多人发财和欣喜,使众多评论家喝彩。然而,那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最终走到了今天。史剑道文章的结尾是:“跟2015年相比,2019年中国经济老了4年,举债多了4年,在坏政策中陷了4年。就把2023年当2019年吧。当初没有危机,现在也没有危机,只是有失败,中国经济决策的失败,还有过去20年自称懂得那些决策的很多人的失败。” 亡羊已发生,补牢无希望在困境中挣扎的中国经济究竟会走到哪里,这是眼下众多研究者和评论家们热议的话题。8月26日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的大标题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副标题则是问题的答案——“日益专制的政府正在做出诸多坏决策。”文章在列举中国从过去到现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习近平当局的应对之策之后写道:“然而,即使按照习近平的标准,中共的决定也是有缺陷的。疫情清零政策的崩溃损害了习近平的威望。对科技公司的打击吓跑了企业家。如果中国因当局拒绝刺激消费而陷入持续通货紧缩,债务的实际价值将会上升,并对经济造成更大压力。最重要的是,除非中共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否则它将削弱它对权力的控制并限制它与美国抗衡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政策失败看起来不像是对国家安全的新的、自我牺牲的关注,而更像是简单的错误决策。它们与习近平的权力集中和他用对他效忠的人取代高级职位的技术官僚同时发生。中国过去常常容忍有关其经济的争论,但如今它却劝诱分析人士表现虚假的乐观。最近,它停止发布有关青年失业率和消费者信心的令人不快的数据。政府高层仍然拥有大量人才,但当来自最高层的信息是忠诚高于一切时,期望官僚机构能够拿出理性分析或创造性想法是天真的。相反,决策越来越受到一种意识形态的支配,这种意识形态融合了左翼对富有的企业家的怀疑和右翼不愿给没有工作的穷人发钱的观点。”\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华盛顿 — 不久之前,中国共产党领袖、中国统治者习近平大力宣扬的当今世界大势是“东升西降”还是世界媒体报道的一个主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坏消息不断传出,世界媒体中国报道的主题转变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停滞乃至倒退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多少损害,陷入经济困境的中国会变得多么危险。“东升西降”两年半2021年1月,中国官方媒体不断传出消息说,习近平“在谈到国际形势时,作出‘西强东弱’是存量、是历史,‘东升西降’是增量、是未来的政治判断。” 习近平还说,“当今世界最大的乱源在美国。” 一时间,世界媒体纷纷予以大量的报道和评论。 然而,随着延续三年的以动辄封户、封区、封城、封路、封港为特色的严酷疫情清零政策的结束,中国经济在一度呈现昙花一现的恢复势头之后一蹶不振,坏消息不断传来,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共当局也悄声收起了“东升西降”的宣传,并罕见地又尽力轻描淡写地承认,它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不妙。 7月24日,中国官方权威媒体报道说:中共最高权力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两年半的时间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共当局对当今中国经济形势含糊其辞,跟世界媒体的中国报道形成鲜明对照,如以下新闻标题所示:——在促成经济恢复的努力缺乏效力之际,中国陷入通货收缩(路透社,8月9日)——通货收缩:中国经济危险的螺旋下降(法国《国际快报》,8月11日)——中国经济下行风险 房地产低迷、青年失业率亦需关注 – 内阁府报告(日本时事社,8月14日)——中国的最新问题:外国人不愿来了 – 在中国重新开放边境半年后,赴华的国际旅客仍然寥寥无几,这是中国与西方渐行渐远的又一迹象(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7日)——工作越来越难找,中国年轻人通过做“全职儿女”得报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7月27日)——中国发展模式在我们眼前崩塌(美国《国会山报》,8月11日)——中国经济陷入威权政权注定要一再重复的下坠的螺旋(美国《工商内线人》网站,8月6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中国经济困境使它对全球安全变得更危险:“独裁强人政权有时以对外冒险应对(危机)”(美国财经新闻网站Benzinga, 8月11日 ) 世界媒体眼下的中国经济叙事8月14日,美国《财富》杂志网站发表了以下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在世界媒体当中堪称富有代表性:“这个周末的标题性新闻来自中国一个最大的、而且先前也是最稳定的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碧桂园债务偿付逾期,现在面临更广泛的资不抵债的风险。该房地产公司称先前‘低估了市场的下行,目前正在面临1992年成立以来的最大的挑战。’“但这则消息只是最新的令人担忧的重要新闻。中国的房地产业的问题起始于2021年,中国中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试图约束该产业的迅速扩大的债务问题。但那一举措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导致当时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近乎崩盘,好几家其他开发商则破产,并形成房价螺旋下跌。“然而,即使今后可以避免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破产,中国经济所遭受的损害基本上已经形成。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中国经济进入通货收缩的漩涡,再导致延绵不绝的消费者信心危机,以及经济增长的整体颓势。” 《经济学人》另有看法在中国世界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经济虚弱不堪甚至有崩溃之虞的消息之际,很有影响力的英国老牌的《经济学人》周刊杂志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展示了另一种图景,显示了“东升西降”的故事还没完。《经济学人》虽然长久以来也认为中国经济有根本性的问题,而且问题严重,但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采取或表示要采取措施,在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即“脱风险”、中国的外来投资呈现断崖式下降甚至断绝之际,该杂志在8月10日一期发表报道说:“更深地挖掘一番,你就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一如既往。美国或许把其需求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但那些国家的生产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中国的输入。例如,随着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上升,它们从中国进口的中间性输入猛增。墨西哥是另一个受益于美国脱风险战略的国家——中国对墨西哥汽车零件出口在过去5年里翻了一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发现,即使是在先进的制造业产业,也就是美国最急于摆脱中国的产业,那些在美国市场上开拓成果最大的国家都是跟中国在工业上联系最紧密的国家。供应链已经变得更加复杂,贸易变得更为昂贵。但中国的强势地位没有被减弱。”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