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经济的
作者:肖君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近几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炒作“中国经济胁迫”,本质上仍是冷战思维作祟,是一种新的话术陷阱。2021年七国集团峰会上,美英无端抹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宣称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和“经济胁迫”。在今年5月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国再次把矛头对准中国,诬称中国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胁迫”。 美国拉拢盟友以污名化手段给奉行合作共赢的中国贴上黑标签,无异于指鹿为马,目的是占领道德制高点,粉饰美式霸权的种种恶行。美国智库机构“新美国安全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胁迫措施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过去几十年,美国倚仗美元的垄断地位,牢牢控制着国际清算体系,动辄限制美元供应和交易结算,冻结没收美元资产,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甚至设立名目繁多的贸易管制清单,大搞“长臂管辖”,制定《反海外腐败法》《敌国贸易法》等国内法对特定国家、组织或个人实施无理制裁。 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打压,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的帽子,把自己打扮成“被迫”采取“反胁迫措施”的“正义使者”,其丑陋嘴脸和虚伪本质暴露无遗。众所周知,美国打着支持贸易自由的幌子,却公然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以行政武器推行保护主义,从世界其他国家身上吸血,甚至连盟友也不放过。 “经济胁迫”的帽子应戴在美国头上 为了掩盖霸权行径,美国为中国量身定制“经济胁迫”这顶大帽子,企图混淆视听,诋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然而,“经济胁迫”这顶帽子毫无疑问最适合美国来戴。 所谓“经济胁迫”究竟是什么,美国从未说明其含义,国际社会也无明确定义。“经济胁迫”是一种新的话术,堪称美式双标的新表演。美国把自己惯用的经济制裁披上维护和平、自由、民主、人权的外衣,实现自我美化。而把“经济胁迫”和中国绑定在一起,就是希望构建新话术陷阱对中国进行持续抹黑,以便动员盟友加大遏制中国力度。可以想象,未来任何国家只要反对其经济霸权,都可能被认定是一种“经济胁迫”,或是“危害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过去20年,美国实施的制裁数量增长了10倍。最近几届美国政府更是频繁使用制裁手段,奥巴马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实施的制裁有2350项;特朗普在总统任期内实施的制裁高达3800项,相当于平均每天挥舞3次制裁大棒。据统计,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超过9400项,高居全球第一。因此,无论美国怎样换名词、造概念,都遮掩不了美国才是经济胁迫的最大黑手。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阶段,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不履行大国责任义务,不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秩序,只顾自身利益,割裂世界贸易体系,以维护经济秩序为名,行经济胁迫之实。在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美国挑动盟友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的帽子,并以此为借口对华“反制”。事实上,中国一直是被美国经济胁迫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过去几十年,美国频繁在新疆、西藏、南海、香港等问题上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还对中国企业、机构和个人进行无理制裁。时至今日,已有1000多个中国机构遭到了美国各种形式的出口管制措施,美国还要求一些欧洲盟友不得对华出口部分高科技商品和技术。这些无疑都是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胁迫的最好证据。 从全球看,美国迄今已对世界上近40个国家实施过单边经济制裁,全球有近一半人口受到影响。《纽约时报》称,美国政府自己创造了所谓的“反美联盟”,美国妄图通过极限施压让古巴、伊朗等国家屈服,却对由此造成的国际人道主义危机视而不见,甚至多次辩称,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按美国的意愿进行改变。施暴者不思主动改正,却反过来指责受害者不够顺从,这就是美式霸权主义的真实嘴脸。 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分析估计,在伊朗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的制裁影响可能导致多达1.3万人死亡,时任伊朗总统鲁哈尼曾控诉,“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是非人道的,是犯罪和恐怖主义行为”。而更超出人们认知的是,美国2021年从阿富汗撤军后,不仅对阿富汗施加经济制裁,甚至将阿富汗中央银行约70亿美元的在美资产均分,一半作为赔偿“9·11”事件受害者的资金来源,另一半则转移至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账户,声称用于帮助“阿富汗人民”,同时明确表示这些资产不会交还塔利班政权。美国政府这种公开劫掠他国财产的霸权行径再次使世界震惊。 即使是盟友也饱受美国经济胁迫侵害,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都是美国对盟友背刺的佐证。作为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的日本,更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典型受害者。1986年美日签署《半导体协议》,日本被要求开放半导体市场,并保证5年内国外公司在日本获得20%的市场份额。协议刚签不久,美国就对日本出口了3亿美元的芯片,同时对日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之后,又胁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泡沫急速扩大,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而美国则乘机霸占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市场,在日本市场的份额达到20%。直到1993年,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出口国。 美国经济霸凌危害世界发展 为了打压竞争对手,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不择手段编造事实、创造新名词,以各种借口理由污名抹黑他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煽动仇恨、挑动对抗中国在美国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在美国国内,一些美国政客罔顾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现实,不断为冷战“招魂”,为零和博弈“正名”,“粉饰”霸权主义。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崛起,美国借助各种话术给中国泼脏水,转移国内矛盾,将其霸道行径包装成“正当”的“反胁迫措施”。美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把新疆人民的勤劳发展抹黑为“强迫劳动”,通过所谓的“涉疆法案”,借人权之名反人权,打“以疆制华”的小算盘。此外,美国还公然插手香港事务,诋毁香港特区的法治,把香港的“暴乱”美化为“民主革命”,明目张胆为香港反中乱港势力撑腰打气,充当保护伞。而当这把“民主之火”烧到了自家门口时,美国却将“国会山骚乱”定义成暴乱,“双标”嘴脸显露无遗。 当前,经济制裁已经成为美国以经济霸凌进行外交压制的重要手段。经济制裁涉及金融、货币、能源、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深刻影响被制裁国家的民生、安全和发展,是对人权的阻滞和戕害。近年来,美国对40个国家的近1万次经济制裁,以及并未列入其制裁名单和制裁法案的其他经济胁迫政策,让贫穷、不平等、动荡、死亡率、疾病防治等问题迟迟未能有效解决,给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美国策动的经济胁迫(制裁)行为,增加了针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壁垒,可能会严重阻碍新兴经济体的中长期经济结构变革与发展目标实现。美国的不断施压和孤立抬升了国家整体运行机制失调的风险: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各国通胀预期上升、居民收入下降。新兴经济体存在各式各样的发展瓶颈,美国的经济胁迫措施将使其难以摆脱在全球产品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致使其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低于全球水平。 全球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美国却逆势以经济霸权和制裁遏制其他国家发展。被制裁国家的科技交流和金融投资等关键领域受到限制,从而与美国保持“安全”差距。这一系列经济胁迫外交措施,实为追求“美国优先”,损害他国利益,对全球安全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当前,世界范围内反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盟与很多国家都在推动反制裁立法与实施,这无疑是对美国大搞经济胁迫的有力回击。 美国内经济衰退、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美国综合实力正不可避免地下降。这些美式“焦虑”导致美国更加依赖制裁手段固守其霸权地位。然而,饮鸩止渴有毒无益,美式经济胁迫终将反噬自身。 来源:通用汽车新闻
中国7月份的经济活动数据,包括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均未能达到预期,加剧了人们对更深层次、更持久的增长放缓的担忧。中国经济增长的衰退以前曾被错误地预测过。这次有何不同?自第二季度初以来,经济活动数据一直低于预期,经济疲软引发了对中国经济接近临界点的担忧。这不是第一次了。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资本外流恐慌期间,对经济增长的警钟就曾响起。中国从那些震撼性基础设施投资和鼓励房地产市场投机等措施中脱颖而出。但基础设施升级造成了过多的债务,房地产泡沫已经破裂,给金融稳定带来了风险。鉴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方面由债务推动的投资已经达到顶峰,而且随着出口与全球经济同步放缓,中国只有另一个需求来源能够摆弄:家庭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的放缓是有所不同的。中国能否反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说服家庭增加支出而减少储蓄,以及他们这样做的程度是否能令消费者的需求弥补经济其他环节的疲软。为什么经济学家关注家庭需求?与西方的消费者不同,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自主沉浮,一些经济学家所预计的中国在重新开放后报复性消费狂潮从就没有出现。但是,即使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国的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也是世界上最低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过于依赖债务驱动的投资的经济中的一个关键结构性的失衡。经济学家将国内需求疲软归咎于私营部门投资意愿低迷,以及中国在7月份后陷入了通货紧缩。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通货紧缩可能会加剧经济放缓并加深债务问题。消费和投资之间的不平衡比日本在1990年代进入停滞的“失去的十年”之前更为严重。经济放缓会有多糟糕?7月份的经济活动数据促使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没有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中国可能难以实现今年约5%的增长目标。这仍然比许多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长要高得多,但对于一个每年投资大约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的国家来说–大约是美国投资的两倍–这仍然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鉴于地方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中国对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兴趣也存在不确定性。占经济活动约四分之一的房地产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政策制定者遏制增长下滑的能力的担忧。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说,投资者将不得不习惯于低得多的增长。其中少数人甚至提出了类似当年日本的经济停滞前景。但其他经济学家表示,鉴于青年失业率超过21%和通货紧缩压力拖累了利润率,许多消费者和小企业可能已经感受到了经济衰退期间的经济痛苦。降息会有帮助吗?中国央行周二(8月15日)的降息令市场感到惊讶。但经济学家警告说,降息的幅度太小,无法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向市场发出当局准备刺激经济的信号。进一步降息也可能带来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风险,而这是中国将会竭力避免的情况。怎样做会有所帮助?经济学家希望看到能够提高家庭消费占GDP比重的措施。选择包括政府资助的消费代金券、大幅减税、鼓励更快的工资增长、建立一个具有更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以及更好、更广泛可用的公共服务的社会安全网。在最近的一次中共领导层会议上,没有提到这样的措施,但经济学家们期待将在12月召开的一次中共重要的会议上,会进行更深刻的结构性改革。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潘洁)由中国贸促会和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格鲁吉亚经贸论坛7月31日在京举行。两国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及媒体代表约230人共聚一堂,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经贸合作潜力、做大互利共赢“蛋糕”。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中国贸促会愿与格方携手,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格鲁吉亚“中间走廊”计划战略对接带来的机遇,锚定葡萄酒贸易、投资等重点领域,搭建更多高质量平台,做大做好互利共赢的蛋糕,促进两国经贸交流与合作,助力两国各自发展振兴。 “格中相隔万里,但双方有很多共同点,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似的价值观、尊重彼此。”格鲁吉亚总理加里巴什维利说,格鲁吉亚是连接亚欧的重要枢纽,期待更多中国企业赴格投资兴业,在贸易、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论坛上,格鲁吉亚企业局、旅游局、国家葡萄酒局负责人分别就各自领域贸易投资机遇进行了推介,来自酒水饮料、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等领域的180余名两国企业家代表进行对接洽谈。 据介绍,近年来,中格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格鲁吉亚最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贸易伙伴。2018年1月1日,中格自贸协定生效实施,成为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此次论坛适逢加里巴什维利访华期间,中格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格鲁吉亚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来源:中新网
华声在线7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翊玮)6月29日至7月2日,正值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行期间,三湘都市报记者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W3展馆中建二局的展台上,注意到有一位特殊的讲解员,他便是二局阿尔及利亚籍的员工——雅辛尼·巴兹。此次他专门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向广大参会的观众介绍他的企业和他的家乡,讲述他对中国强大基建能力的震撼和助力建设祖国的梦想。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雅辛尼亲眼目睹了自己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拔地而起的阿尔及尔新机场、大清真寺、松树喜来登酒店等一座座“中国建筑”,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家乡带来的福祉,也见证了中非深厚的“兄弟情”。 “在我们中建二局的展厅,展示了企业三十多年来在海外建设的路桥、厂房、学校、医院等项目……”博览会现场,首次参加盛会的雅辛尼,正兴奋地积极推介“中国建筑”品牌。他表示,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促进了属地就业率,还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增进了民生福祉,真正做到了“共谋发展,共享未来”。 当问及为何要成为中国建筑的一份子时,雅辛尼向记者讲述道,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向南驱车约一小时,一块写有“同一条路 同一个梦”的中法双语标志牌格外显眼。这是由中国建筑承建的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希法段——阿最长公路隧道和最长公路桥所在地。这段路被突尼斯、尼日利亚等6个国家的交通及工程部长称赞为“无可比拟的精品工程”。 “还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从北部城市辗转沿途小镇换乘到南部城市至少需要6小时,通车后直接缩短到45分钟。”雅辛尼激动地向记者表示,“现在无论是去南部城市探亲还是南北贸易往来都畅通无阻,我们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可以多跑好几趟,收入也跟着翻了好几番”。因此他在完成学业后毅然加入中建这个大家庭,由拓展幸福空间的受益者转变为“建证”者。 在中国建筑已经工作了4年的雅辛尼,年纪轻轻的他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端正的工作态度成为了项目骨干,曾参与建设了阿尔及利亚奥兰大学城4000床项目。这个项目原本是为解决当地大学生住宿难题而修建,后来临时接到委托,需要将宿舍改建为运动村,为地中海国家运动会服务。作为当时的项目技术负责人,这对雅辛尼来说可是个极大的挑战。 “每当遇到难题时,我的中国同事们都会关心我、帮助我,带动我积极探索和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在经过连续三周的图纸会审,雅辛尼与项目团队最终确定了结构、装修、水电、设备以及园区景观的整体改造方案,高强度、高标准施工,工程按期交付使用,顺利保障了2022年地中海国家运动会的成功举办。 此次中国之旅,雅辛尼作为中非交流青年,还参加了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深、越来越广。”雅辛尼激动地说,“中非经贸博览会为非洲各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深层次交流的平台,让我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中国同行,我可以跟他们学习,把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家乡。” 谈起未来,雅辛尼笑着说,“我将继续和我的中国朋友们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建设家乡的梦想,同时也为造福两国人民、共筑中非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湖南
据中国周五(6月30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在6月份连续第三个月萎缩,其他行业的疲软程度更进一步加深。在国内外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制造业萎缩加大了中共当局采取更多措施提振经济增长的压力。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快于预期,主要是由于疫情后的消费强劲反弹,但政策制定者在第二季度已无法维持这一势头。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的服务业活动也录得自去年年底中国放弃严格的新冠疫情限制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官方的采购经理指数(PMI)从5月份的48.8%微升至49%,保持在扩张与收缩的50点以下,与预测相符。 6月份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从5月份的54.5%降至53.2%,表明服务业活动和建筑业放缓。 荷兰国际集团(ING)的亚太区研究主管卡内尔(Rob Carnell)表示,如国内旅游和外出用餐已经在疫情过后的今年初推动消费需求,但此类报复性消费难以长期持续。他说:“零售销售的其他指标显示其仍远高于历史趋势,并表明今年下半年(消费)将进一步放缓。” 另外国家统计局6月份的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从5月份的53.8%降至52.8%,这是自去年12月中国取消严格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以来的最低水平。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里乍得(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在短暂的重新开放推动之后,服务业似乎正在进入新冠疫情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 当中国放弃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强硬控制时,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经济将迅速复苏,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然而6个月过去了,分析师们纷纷下调了对中国经济今年剩余时间的预测。 其中野村证券(Nomura)最为悲观,将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测从5.5%下调至5.1%。此次下调甚至考虑到了中国祭出新刺激措施后的前景。 PMI显示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萎缩。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Bruce Pang)表示:“6月份的PMI反映了一些不平衡和弱势,例如:内外需求持续收缩、小型企业运行加速放缓、民营经济压力持续加大等。”他补充道:“这表明(中国)迫切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一整套政策措施…以确保年度增长目标。” 荷兰国际集团的卡内尔表示,虽然中国政府可能会提供一些支持,但它不会“类似于一些人希望看到的‘金融火箭筒’,而更像是一种规模较小、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不会对GDP产生实质性影响。” (此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地缘政治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复杂问题的简单而正确的答案。中国和俄罗斯同样关心中亚的稳定,因为它们与位于欧亚大陆这一地区的大多数国家直接相邻。就像您不会为了伤害另一个邻居而放火邻居的房子这一事实一样简单。但是,如果某个大国距离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的共同邻国数千英里之外,它很可能会押注破坏该地区的稳定。 中俄的共同任务是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并使中亚的朋友和邻国在当今动荡的时代保持稳定和相对繁荣。实现这一目标可能有不同的方式——确保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或国际政治支持。谁说中俄在中亚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谁就不是中俄朋友,也不是地区国家自己的朋友。 有很多理由相信,即将于 5 月 18 日至 19 日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将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并增强其整体稳定性。同样重要的是,峰会将以 5+1 的形式举行,这意味着重要的决定和倡议将与所有中亚国家同时协调。到目前为止,他们并不总是能够一起工作,而是选择与全球最大的参与者单独接触。因此,西安峰会也应响应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0年前习主席宣布“一带一路”战略时,俄罗斯只能表示欢迎。中国在中亚地区投资的扩大有望减轻俄罗斯雇用这些国家数百万年轻公民的部分责任。我们还可以指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中亚融入全球经济将逐渐缓解那里的社会紧张局势。这意味着激进的宗教组织和恐怖组织招募走投无路之人的空间将更小。建立连接该地区与世界市场的运输和物流路线将使该地区的国家实现出口多样化。换句话说,对于俄罗斯来说,加强中国与中亚邻国的合作一直都是好消息。 俄罗斯本身历来履行其对中亚国家的安全义务。其中三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的成员。俄语是所有中亚人民的通用交流工具。它帮助他们在俄罗斯学习和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尽管他们之间存在许多矛盾。 多年来,俄罗斯在中亚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本身无法为俄罗斯私营公司的有利可图的投资提供空间。现在情况正在好转。到 2022 年,俄罗斯仍然是独立国家联合体(包括它和四个中亚国家)的主要跨境投资者,占独联体相互投资的近 80%。这意味着,在我们与西方的关系陷入严重危机之际,莫斯科有信心将其邻国作为投资目的地。此外,中亚国家自身也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数字经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随着这些国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这些指标和中亚的整体经济发展可能会变得更好。即使是现在,中国公司仍在该地区进行大量投资,在那里修路和开发新的生产设施。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世界上有一些力量认为中亚的唯一命运就是与俄罗斯或中国的地缘政治对抗。 已有迹象表明,来自中东的激进恐怖组织正在转而反对中国及其西部地区的稳定。此外,中亚可能面临严重的供水问题。人口在增长,气候在变化:农业生产力下降和人口增加共同给该地区带来实质性问题。现在,中亚有 7700…
一体化可以使该地区重新扮演洲际贸易中心的角色 Alibek Kuantyrov 是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部长。 在过去三年中,全球经济经历了战争和 COVID-19 的重大冲击。欧洲目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继续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影响运输和物流环节,并导致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 供应链中断影响了通货膨胀,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其他负面影响。此外,尽管俄罗斯和乌克兰占世界出口的比例不到 3%,但军事冲突和制裁已经扰乱了正常的贸易路线。 基本食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和商品短缺使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在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的贫穷国家,受影响最大,但中等收入国家也受到了影响。世界银行计算出,食品价格仅上涨 1% 就会使 1000 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据联合国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有50个国家的1.81亿人陷入粮食危机。如果乌克兰和俄罗斯目前减少的粮食出口水平降至零,全球将有另外 1900 万人面临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在中亚、非洲和中东。短缺的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欧洲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结束后的几年里,贫困和饥饿仍将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问题。 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解决方案的积极参与者,继续倡导和平解决冲突。对于中亚来说,在没有未来不稳定威胁的情况下共同努力促进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合作与融合,中亚可以重拾丝绸之路时期作为连接亚欧中东市场的重要贸易通道的作用。 历史上,丝绸之路穿过中亚广阔的平原,将远东的商人与不断发展的欧洲消费市场连接起来。这个网络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重振低迷的经济,中国今年着手吸引外国投资者并稳定与西方的关系。但这些目标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认为的首要任务相冲突:在他认为充满威胁的世界中加强国家安全。 习近平警告说,中国必须反击美国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的行动。在这种世界观中,外国竞争对手正在利用间谍削弱中国经济;俄罗斯没有被视为贱民,而是削弱北约威胁的重要伙伴;外交舞台是彰显中国影响力和重塑全球秩序的场所。 在国内,当局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具有国际联系的咨询公司,给外国企业带来了寒意。中国国家广播电台指责西方国家试图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窃取关键行业的敏感信息,这些咨询公司帮助投资者驾驭阴暗的中国经济。 在国外,中国改善与欧洲关系的努力——在美国与其一些最重要的盟友之间挑拨离间——因北京与莫斯科的亲近而变得复杂。在本周访问德国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秦刚驳斥了有关北京在结束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方面做得不够的批评。他还警告说,如果欧盟决定对被指控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技术的中国公司实施制裁,中国将进行报复。 中国日益强硬的做法也引起了加拿大的担忧。该政府指控一名中国外交官恐吓一名加拿大议员并收集其家人的信息,而这名议员强烈批评北京对待维吾尔族穆斯林的方式。在渥太华命令中国官员离开后,北京针锋相对地驱逐了一名加拿大驻上海外交官。 “中国管理国内和全球多重竞争利益的能力正迅速成为习近平面临的决定性挑战,”曾担任巴拉克奥巴马总统顾问的乔治敦大学亚洲研究教授埃文·梅代罗斯说。 梅代罗斯说,虽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因出口增长放缓和失业率飙升而变得更加困难,这变得更加困难。“习似乎认为他既可以确立自己的地位,又可以吸引其他国家,依靠这些国家经济的引力和全球对美国实力的不满。这些都是豪赌。” 鉴于中国最近保证在实施三年严格的 COVID 措施后再次营业,针对咨询公司的运动令观察人士感到困惑。但这些公司获取有关中国工业(包括国防、金融和科学)的数据似乎已经触发了该国安全机构的警报,该机构现在优先于经济决策。 该党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应对其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与维持全球联系以推动其发展的必要性之间的紧张关系。然而,习近平在 3 月份的年度立法会议上强调,他将安全放在首位,称其为“发展之本”。 “习主席已经明确表示,安全重于发展,”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瑞安哈斯说,他曾在奥巴马领导下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 “如果这需要打破咨询公司的一些头骨并在此过程中吓跑外国资本,那么这是他似乎愿意付出的代价,”哈斯补充道。 归根结底,北京是在押注进入中国广阔市场的机会对于外国公司和政府来说实在是太诱人了,无法放弃。 周五,秦结束了他为期四天的欧洲之行,此前他在法国和挪威作了额外停留,利益冲突贯穿始终。 在法国,秦试图在习近平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Ghana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 R21/Matrix-M 疫苗的国家,在抗击疟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它有望对5 个月至 36 个月的幼儿非常有效,这是风险最高的年龄组。该批准凸显了抗击这种疾病的持续紧迫性,这种疾病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并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像加纳这样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疟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21 年全球约有 619,000 人死于疟疾,其中 96% 来自非洲的弱势群体,该疾病在非洲长期流行。非洲是一些最有效的疟疾传播媒介的家园,这些传播媒介以向人类传播疟疾寄生虫的能力强而著称,将疫苗纳入消除战略将有助于使非洲大陆更接近消除疟疾。 为了将这场斗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非传统捐助者,尤其是中国的参与至关重要。然而,中国也必须解决一些严肃的问题。 到 2022 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需要 73 亿美元来维持抗疟疾工作,包括利用创新和改进疫苗研究。然而,截至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