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经济的
马德里 (10/03 – 100) 伊朗和塔吉克斯坦议会周一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以扩大两个立法机构之间的合作。据伊朗学生通讯社报道,签字仪式在德黑兰举行,由伊朗议会议长穆罕默德·巴克尔·卡利巴夫和塔吉克斯坦国民议会主席鲁斯塔姆·埃莫马利牵头。 该协议在埃莫马利与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西的会晤中得到进一步认可,后者强调了这种合作对于支持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莱西总统还强调了双边合作在打击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贩毒方面的作用。 埃莫马利从塔吉克斯坦角度指出,近两年伊朗与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长。他强调,地区不安全仍然是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两国都有影响,并对双边贸易合作构成潜在威胁。该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伊朗与塔吉克斯坦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加强关系方面向前迈出了一步。 来源
迪拜 (27/2) 塔吉克斯坦兴建 335 米高的罗贡水电站大坝的工程正在快速推进,但成本却在不断上升,以至于政府很难找到完成工程所需的资金。 让杜尚别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是,环境监管机构呼吁国际开发贷款机构暂停向塔吉克斯坦分配任何未来资金,等待对该项目进行新的评估。 预算超支的程度令人震惊 在 2 月 16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长 Faiziddin Kahhorzoda 透露,政府将于 2023 年在 Roghun 的建设工程上花费 52…
中国最新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和经济金融政策释放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鲜明信号,近期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多位海外专家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数据发布后,美国摩根大通集团、花旗银行集团和瑞士银行业巨头瑞银集团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纷纷上调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摩根大通将2023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2%。摩根大通表示,中国8月和9月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这令人鼓舞”。该机构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恢复势头将持续。 摩根士丹利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8%至4.9%上调至5.1%。花旗银行集团和高盛公司预计,中国今年GDP将增长5.3%。瑞银集团将其对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预期从4.8%上调至5.2%。总部位于日本的野村证券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4.8%上调至5.1%。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专家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今年全年增长目标触手可及。 埃塞俄比亚战略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拉库·穆卢阿莱姆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第三季度消费支出表现亮眼,工业投资呈现良好势头,反映出中国经济健康有韧性。中国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巨大,制造业和劳动力市场发达,发展前景良好,相信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增长。 市场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埃文斯-普里查德强调,经济好转大部分归功于消费,另外劳动力市场的韧性也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提供了支撑。 汇丰银行分析师认为,消费仍是中国经济的亮点,其中服务业消费成为经济恢复的关键推动力。此外,在机电设备和汽车生产等较先进技术领域,强劲制造业活动以及能源生产的回升是主要推动因素。 来源:中概股新闻
10月28日-29日,七国集团(G7)贸易部长会议在日本大阪举行。会上,G7发表声明,“强烈呼吁立即废除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包括新实施的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虽未“指名道姓”,但外界却普遍认为,这份声明是在“向中国喊话”。 日本政府执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中国对日本进口食品进行有关限制,尤其是禁止进口产自日本的海产品,正是为了保护14亿民众健康安全。 纵观全球,各大洋水系彼此相连,内陆河湖也均经由地下水系及水蒸发循环系统互相连接。这意味着,伴随着日本启动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全世界都将为其“买单”。 面对如此情势,G7集团其他几国非但不采取措施捍卫80亿人健康安全,反而与日本沆瀣一气,要强化所谓的“联合战线”来针对中国。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可耻,G7其他六位成员此番操作也难辞其咎。 当地时间上周三,东京电力公司5名工作人员由于接触到了含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而紧急接受治疗。这一事故再次证明,核污染水的危险性绝不应该被G7成员们忽视。 但是,G7集团的西方国家们却一向擅长“假充正义”。本次G7贸易部长会议上的这份“反对经济胁迫”的虚伪声明,正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就如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所言,经济胁迫一直都是G7的“专利”。 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与各有关专家的关切,执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乃是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为维护公众健康,各国完全有权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事实上,喜欢给进口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又喜欢在出口自身半导体等技术方面设置“重重关卡”,严重威胁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正是G7集团。罔顾自身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背负的历史责任,将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承诺抛诸脑后的,也是G7自己。 G7此次“为日本出头”,其意在继续他们针对中国的博弈。此番行径证明,面对核污染水风险,G7早已将民众安危置后,他们眼中更重要的,是地缘政治的算计。 来源:中国日报
2023年中秋邂逅国庆,连休8天的超长黄金周成为中国人走亲访友、出门旅行的好时机。多家外媒关注到,中国出游热潮再次高涨,带动景点观光消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路透社指出,随着中国经济企稳,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的消费者支出引发经济学家关注。数据显示,9月29日,中国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这给预计中的“史上最受欢迎的黄金周”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2023年,中国中秋和国庆“双节”同庆,意味着将出现持续数日的旅游高峰。假期期间,许多中国游客选择了外出度假,火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忙。 不仅如此,CNN还注意到,还有不少中国游客选择出境旅游。报道援引旅游网站Trip.com的数据指出,泰国预计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首选目的地,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和英国等紧随其后。 新加坡《联合早报》关注到,随着中国开启黄金周,新加坡本地景点商铺迎来游客潮。到访新加坡的中国自由行旅客增多,不仅带动本地景点观光,还刺激了消费。 《联合早报》记者10月1日走访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和滨海湾花园时获悉,假期期间的客流量显著增加,进而带动销售额提升。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的员工表示,中国游客数量在这两天大概增加了一倍。另一名工作人员补充说,店里的顾客以中国游客为主,占比达六成。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则报道称,早在这个超长黄金周假期前夕,中国出境游已经出现激增。数据显示,与2022年同期相比,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泰国等热门国外目的地的预订量增加了约20倍。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等旅游目的地的预订量也有所增加。报道援引携程首席执行官的话表示,与往年相比,游客们更多是在寻求“独特且沉浸式的出游体验”。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经济学家的话分析称,“黄金周假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繁忙的假期之一。制造业也稳定恢复。”报道指出,中国8月份经济恢复向好,在这种背景下到来的黄金周会有更强劲表现。 来源:中国日报
一个私营财经机构星期天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9月份的工厂活动扩张速度减慢,尽管产量有所增加,但外部需求疲软仍在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前景。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将中国明年的GDP增幅从4.8%下修至4.4%。财新/标普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Caixin/S&P Global PMI)从上月的51.0降至9月的50.6,低于分析师预测的51.2。50是界定经济活动收缩或扩张的临界值。大于50表示扩张,小于50说明收缩。路透社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温和的政策措施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显示出一些经济趋稳的迹象,但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出口下降和年轻人失业率高等因素,给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这项调查是在中国发布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后一天进行的。该指数显示9月份工厂活动六个月来首次扩张,进一步表明经济已开始触底反弹。财新PMI显示,9月份工厂产出和新订单仍处于扩张区间,但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收缩。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国内需求依然不足,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就业市场压力依然偏大。”财新/标普全球的调查显示,工厂业主对未来一年的信心跌至12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消费品、投资品和中间品生产商均进行了裁员。由于化学品、原油和工业金属价格上涨,投入成本以一月份以来最快的速度上涨。财新/标普全球的调查说,中国决策者面临着重振停滞不前的经济增长的艰巨任务,分析师呼吁在近几个月零碎的支持基础上采取更积极的措施。“经济稳定政策的实施和有效性应该成为下一个关注焦点,”王喆说,“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增加就业和收入。”为了支持经济增长,中国央行在9月份调降了银行必须持有的现金储备,即银行准备金率。“我们预计中国政府在未来几个月内不会采取大规模的财政或货币刺激政策,”标普全球评级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虽然政策刺激力度不大,意味着企业和银行将面临更多痛苦,但这也表明中国正在继续摆脱非生产性的债务推动型增长。”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星期一下修了中国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世行的报告称,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正在设法应对酝酿中的房地产市场危机,鉴于这场危机可能危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因此将中国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从4月预测的4.8%调降至4.4%。世行称,“长期结构性因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债务水平上升,以及房地产行业疲软等因素是下修中国GD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世界银行表示:“虽然国内因素可能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但外部因素将对该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世行的报告称,亚太地区2024年的GDP增长率从4月预测的4.8%,下修至4.5%。与此同时,世行对中国今年GDP增长预测维持不变,仍然为5.1%。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法兰克福 (22/09 – 58.33) 自2022年5月以来,塔吉克斯坦当局加大了对帕米尔人的持续迫害,帕米尔人是一个来自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区帕米尔山区的民族、语言和宗教少数群体。他们任意拘留了数百名帕米尔人,其中包括民间社会活动人士和人权捍卫者,并监禁了其中 200 多人,他们在不公正的审判中被定罪,这是剥夺当地社区领导人并瓦解民间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当局必须立即无条件释放仅因行使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权而被拘留的帕米尔民间社会活动家、记者和人权维护者。他们必须有效调查对被拘留者实施酷刑和其他虐待的指控。他们必须停止剥夺帕米尔人对其文化遗产、信奉和实践自己的宗教以及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 塔吉克斯坦,2018 年官方人口数量为 236,000。塔吉克斯坦宪法第 81 至 83 条规定了该地区法律上的自治权,仅授予该地区“立法倡议权”和模糊的“……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权力”。生命……由宪法决定。” 其大多数人口属于帕米尔人,并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他们代表该国的种族、语言和宗教少数群体。然而,他们不被国家承认为民族和语言上的少数群体。中央当局越来越多地压制帕米尔语言的使用以及帕米尔身份在政府机构、学校、媒体、艺术表演和公共场所的表达,侵犯了少数民族“享受自己的文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十七条规定,“信奉和实行自己的宗教并使用自己的语言”。他们还声称政府严格控制伊斯玛仪派的宗教活动,例如集体祈祷,并严格限制宗教自由。 2022 年 5 月以及对帕米尔少数民族的持续镇压 自2022年5月以来,塔吉克斯坦当局加紧努力,消除GBAO事实上的区域自治和残酷镇压民间社会的所有迹象,残酷驱散和平抗议活动,这些抗议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始时都是和平的,然后被政府军残酷驱散,任意拘留具有非官方影响力或当地影响力的个人,包括民间社会活动家、记者和人权维护者。他们还针对过去任何时候试图通过抗议和社交媒体表达不满来行使言论、和平集会和结社自由权利的个人。根据…
华盛顿 — 中国经济的坏消息近期接连不断。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高科技制造业今年7月份大幅下滑,仅同比增长0.7%,是2018年9月该每月数据开始统计以来最低的增速。分析人士警告,在与美国展开的科技战中突显的这一疲软势态将拖累整体经济的复苏。在北京急于依赖自力更生以应对西方技术限制之际,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8月15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高科技工业产出2023年头七个月仅同比增长1.6%,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7%。香港英文的南华早报报道说,尽管增速有缓慢提高,但年度增长率远低于2022年年底的7.4%和2021年的18.2%的增长率。报道表示,除2020年早期因疫情导致的短期断崖式下跌外,今年头七个月的增长率也是中国自2003年首次公布该数据以来最缓慢的。同时,对高科技制造业的投资今年头七个月仅增长11.5%,是2020年年底以来最低的比率。报道援引人民大学上个月的一个报告说,今年高科技产业突然断崖式的下跌需要高度警觉,很可能表明外部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技术限制已经达到了一个引爆点。该报告还说,通缩的恐惧、不断萎缩的内外需求以及消沉的消费者情绪,都对已经步履蹒跚的经济复苏产生复合影响。该报告说,过去20年,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工业经济扩张的驱动力之一,增长率一贯高于平均工业产出。但是,高科技产业的增长率今年头七个月在十多年来首次持续低于制造业(4.2%)和整体工业产出(3.8%)的增长率。中国高科技业的工业产出的增长率2013到2022年间为平均年度11.2%,甚至在新冠病毒疫情封控期间都比总体工业产出高出4.7%。即便2020到2022疫情期间,高科技业增长率也达到10.9%的年增长率,比整体工业产出高出5.6%。报道援引与广东省政府有关联的智库、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的执行会长彭澎的分析说,高科技产业的滑坡很可能将持续十年,重大技术突破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不过,他强调,危机意味着挑战和机遇并存。他表示,关键在于中国是否能够调动庞大市场的优势,加速转型,并在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由于美中关系近年迅速恶化,更由于中国在台海加强对台军事威胁,并强化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美国政府继今年限制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尖端芯片及芯片制造设备后,拜登总统8月9日签署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投资流向中国的某些敏感技术领域,目的在于阻止美国资本和专业知识帮助开发可能用于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技术。该命令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半导体与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并要求美国投资者向财政部通报属于受限类别的投资。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强调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过去四十多年,对外开放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的“两轮”之一,有力推动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经济复苏和中长期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迫切要求以高水平开放增添发展新动能,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确保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一,高质量发展需要外循环提供更多资源和市场,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 当前,我国已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今后发展依然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我国一些重要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长期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但在经济总量较小时国内供需压力尚不明显。当前,我国经济体量已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左右,而油气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分别仅占全球的3%—7%。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总量还将在今后持续扩张,这些短板将更为凸显。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开发替代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战略部署,提升国内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力争从海外引进必要能源资源。不同类型能源的经济性、便利性和普适性有所差别,不同产业对能源类型的需求不同,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不同,不适宜的匹配将带来额外成本。实现多样化能源资源供给,会对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经济学原理表明,当各种生产要素边际产出率相等时,资源配置效率最高。如果要素结构不匹配,资源配置就无法达到最佳状况,产业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虽然使用外部能源资源会存在国际环境或双边关系变化的供给风险,但若由于能源供给结构缺乏竞争力而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大批撤离,同样也会带来营商条件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风险。因此,依时而动,比较权衡把握好“度”是战略选项。当国际环境允许时,一些重要能源资源的适量进口可以保障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和效率提升。 国际市场对于转型升级中的国内产业同样重要。进入新赛道就意味着开辟一个新市场,只依靠容量有限的国内市场,不能充分发挥投入带来的增长潜力。技术类产品开发往往需要较多投入,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规模愈大,带来的收益也愈多。例如,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我国产业开辟的一个重要新赛道。经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能及产量的比重均超过60%。又如,光伏也是我国产业开辟的一个新赛道,特别是在电池、单晶硅、风机和光伏组件四大类产品上都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其中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接近80%。可见,“两个市场”能使新赛道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要尽可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让“两个市场”同步发力,从而为经济增长作出更显著的贡献。 第二,高质量发展需要参与高水平全球分工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 2023年5月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同时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这是对有些偏颇认识的及时纠正和坚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明确导向。 中国经济实力和产业地位的提升,必然引致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位置的调整变化。由于比较优势的改变,一些中低端产品转移到东南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分工链和价值链中向中高端延伸,这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然路径。国内企业将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在那里生产和出口,也有利于回避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和打压。一些国内高耗能企业去能源富裕而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投资生产,则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提高投资收益率。 随着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必将从垂直分工模式的中低端向水平分工模式的中高端转变。一是最近十多年来,在我国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品三类出口商品中,中间品出口增长最快,占出口商品的比重从1990年的不到30%升至目前的超过45%。而中间品比重上升是一国参与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典型表现,表明我国有日益增多的出口产品进入全球分工体系。二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水平型贸易快速发展,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产业占比从21世纪初的15%左右升至2021年的45%左右,表明中国制造业正在从较低水平的垂直分工模式向高水平的水平分工模式转变,这既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也必将带动制造业水平的继续提升。 第三,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动能。 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推动了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这些产业在较高技术水平上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产业技术总体水平已进入各类技术并存、较为先进和先进技术不断增多的状态。例如,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持续提高,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正在持续增加。一个产业引进技术的规模,与其自身研发投入的规模呈正相关。我国的整体数据表明,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与国内相对较高的研发水平可以并行不悖。2022年,中国研发(R&D)经费规模达到30870亿元,占GDP比重升至2.55%,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水平大体持平。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两条腿”协同迈进,有利于持续快速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一国拥有的先进技术愈多,也愈有利于引进国外更为先进的技术。外资企业目前引进的技术大多是全球最先进的。例如,巴斯夫在广东湛江建设的新型一体化基地,是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项目,采用了全世界第一台用绿电驱动的电加热蒸汽裂解炉,可使碳排放量降低90%。 我国当前的国际科技合作已由单向引进向引进和输出双向流动转变。2014年以来,我国技术出口增长强劲,进口增速平稳,技术进口与出口规模差距明显缩小,技术贸易逆差大幅收窄。2023年2月,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和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宣布在美国合作建立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所有设备、技术、管理都来自宁德时代,这是中国高水平技术带来“外向”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甚至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已从工业机器人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相信今后我国的“外向型国际技术合作”还将持续增加。 当然,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也至关重要。少数尖端技术领域由于国外寡头甚至独家垄断,从维系自身利益角度不愿转让和合作,这种商业利益驱动的“无法引进”将持续存在。同时,我国还面临许多严峻的非经济障碍和不合理打压,“限制输出”也将持续存在。因此,我国要在一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中攻关,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内大循环的畅通稳定。 第四,高质量发展需要参考对标高标准经贸协议,为深化国内改革提供新动能。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这表明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开放推动改革和发展。 现在,中国已经或者正在申请加入多个高标准贸易体系,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CPTPP、DEPA等,涉及零关税、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及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绿色生产、劳工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许多与我国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基本一致,是要明确推进的重要改革事项。因此,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有助于推动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产业竞争行为向更高水平、更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方向推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开放型营商环境。例如,维护市场秩序、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从环保、产品质量、公平竞争和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准入管理,大幅减少或取消产业补贴并提高必要补贴的透明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造假、欺诈等行为,都是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又面临许多挑战。中国的崛起显著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在各方调整适应这种变化的同时,各种力量的博弈在所难免。但是,开放会给中国和世界各国带来诸多发展新机遇,推动开放的理由和力量同样强大而泛在,突破障碍积极进取者必会因之受益。我们要深刻理解这种大局和大势,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高阶目标,不因干扰和困难而退缩,努力寻求公平合作的新机遇,以高水平开放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来源:中国网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今年中国经济下半场开局“小考”成绩15日揭晓。尽管7月份部分指标增速放缓,但此间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势头并未改变,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发力。 8月1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3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翻开7月份中国经济成绩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部分指标同比延续增长或恢复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解释说,7月份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放缓是月度之间的正常波动。他强调,总的来看,当月生产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产业升级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延续向好态势。 上述成绩单中,不少数据可以支撑这一判断。尤其内需方面,暑假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对消费扩大支撑作用明显。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持续增长,7月份同比增长2.5%。 据官方测算,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中,服务消费占比已超过四成。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向中新社记者指出,本月首次发布的服务零售额数据,再次印证了今年以来服务零售复苏进度快于商品零售,势头强劲。 庞溟分析说,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并未包含在传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因此尽管今年中国暑期出行及相关服务消费非常火爆,社零数据却存在一定落差。“事实上,7月份服务零售复苏动能非常强劲。” 此外,随着中国进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阶段,新动能对经济的带动也持续增强,他们多带有“创新”和“绿色”的印记。 付凌晖举例说,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增长较快。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0%。绿色转型带动效应显现,7月份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29.7%,充电桩产量增长超过20%,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同时,部分数据亦反映出挑战:不仅外部形势更为复杂,国内需求也仍需呵护。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外需收缩对中国外贸增长制约加大,7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3%。眼下中国居民消费心理仍处在切换过程中,一些耐用品商品消费支出表现较常年更为谨慎。 聚焦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问题,中国官方已陆续推出促进家居、电子产品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等促消费政策,出台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间投资等扩大投资政策。近期,相关部门正积极谋划实施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储备政策,如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也在陆续出台。 专家分析认为,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恢复向好。打好这套“组合拳”,需要更关注协同性和针对性。 “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仍是宏观政策的重点。”庞溟认为,当前各项宏观政策仍有合理宽松、及时补强的空间,宏观政策之间的协同性、组合性、针对性、有效性亦有提升空间。预计下半年将强调宏观调控体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调控手段与工具推陈出新、提质增效。 在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师丁爽看来,中国加强逆周期调节的过程中,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不会缺席。目前货币政策已较为宽松,下一步将聚焦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形成更多对信贷的真正需求。相较而言,财政政策发力必要性更大,预计官方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