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问题至关重要。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理论概括,又对如何推进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要求。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由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所决定的。 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显著特征”,对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5。迄今为止世界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其中,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美国现有人口3.33亿,日本1.25亿。但是,美国的人口总数也只是中国的1/4,而日本只是中国的1/11。其他国家像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等人口规模都处在数千万的量级,德国在这一层级排名第一,人口是8400多万。葡萄牙、瑞典等处在千万的量级,瑞士、丹麦、芬兰、挪威、新加坡等处在数百万的量级。新加坡人口是560多万,国土面积只有733平方公里,是“国家城市、城市国家”。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人口规模巨大面临艰巨复杂的问题。中国人口多,分布不均匀。东部和东南部人口密集,西部和西北部人口稀少。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水及矿产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约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4。由于人口基数大,在中国再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4亿多,就会变成世界性的难题,而再多的财富总量只要除以14亿多,人均量就会立即变小。吃饭、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容易的事。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 人口规模巨大必须走自己的路。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一体多元”的文化和“大分散小聚集”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决定了中国推进现代化,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没有先例可循。西方现代化经历的是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串联式”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将是一个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并联式”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 人口规模巨大将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约8亿人,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一幅从未有过的新图景,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实现现代化将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显著特征”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本质特征”,对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规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之时,成立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论述发展目标时指出,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富民政策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本质”和“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他要求我们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和强烈愿望。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怀有“小康”企盼和“大同”梦想。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兼顾效率和公平,共同富裕取得积极进展和新的成效,我们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西方现代化导致的是两极分化。西方现代化在几百年的推进中,把贫困转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即使在本国也是在分配领域极为不公,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的资产超过底层90%人群的资产。截至2021年底,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资产占全国的32.2%,创历史新高,1989年这一数据为23.5%。同时,美国底层90%的人群拥有的财富份额也在逐步下降,从1989年的39.1%降至2021年底的30.2%。美国无家可归者近年来大幅度上升。根据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数据,2022年美国日均有58.25万人无家可归,其中40%只能居住在缺乏庇护的街道、废弃建筑或其他恶劣环境中。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本质特征”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崇高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崇高追求”,对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为条件、辩证统一。列宁曾强调,没有丰富的知识、技术和文化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建设物质文明,而且也要建设精神文明,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阶段,只有逐步建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又逐步建成高度的精神文明,才能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充分的条件。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人类产生的重要标志是制造工具,人类制造工具把自己从动物中脱离出来。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已经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地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不断地适应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同时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