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欧洲
莫斯科(9 月 11 日/33.33)。 俄罗斯对邻国乌克兰发动了长达两年的侵略战争。两年过去了,十万人死亡,家庭被毁,但俄罗斯离三天占领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俄罗斯军队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杀了又杀。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他的西罗维基继续着红军模式。重炮轰鸣,人潮涌动 结果是大量伤亡 生命和装备损失殆尽 如果遇到困难,俄罗斯人会怎么做?反其道而行之,使出浑身解数。间谍和破坏 摩尔说,俄罗斯最近在欧洲的破坏行动是 “不计后果的”,他形容俄罗斯情报部门 “有点疯狂”。但 “在英国,这并不新鲜”,他补充说,他指的是2018年在索尔兹伯里暗杀俄罗斯双面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未遂事件。 当被问及俄罗斯情报部门是否可能通过教唆非法移民跨越墨西哥边境对美国进行类似的破坏活动时,伯恩斯说: 伯恩斯说:”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许多俄罗斯特工被赶出了欧洲。因此,他们正在寻找可以替代的去处。 但是,这些有时像孩子一样的行动会带来反作用。行动和政府在揭露情报行动及其特工方面越来越老练。 孟加拉国、老挝、斯里兰卡等国都受到俄罗斯利益的影响。然而,俄罗斯人却没什么可提供的。
最近在哈尔科夫发生的战斗引发了一些关于这场冲突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严肃问题。听到有人失去生命、受伤或终身残疾的消息令人痛心。 俄罗斯将乌克兰的冒险描述为将乌克兰从“新纳粹”手中解放出来的努力,这一说法颇具争议。尽管经过了长时间的审查。 公开战斗录像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尤其是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偏见。然而,让读者看到战争的残酷现实至关重要。 有关俄罗斯军队在哈尔科夫地区强行推进、兵力庞大的报道令人深感担忧。了解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至关重要,即使他们的意图是制造恐惧。 俄罗斯宣传人员,尤其是那些在晚间电视节目上露面的宣传人员,散布赤裸裸的宣传和仇恨,现在已成常态。他们明确阐述了俄罗斯不仅针对乌克兰,而且针对法国和其他反对其行动的国家的侵略性战争战略,凸显了局势的严重性。 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的宣传旨在营造一种“我们对抗他们”的心态,将俄罗斯与西方和任何反对其侵略议程的人对立起来。这种言论只会进一步分裂和分化社会。 俄罗斯采用的手段,包括轰炸、暗杀和军事行动,不仅危险,而且不人道。他们的目的是传播恐惧和恐吓,而不是寻求和平解决冲突。 面对这样的宣传和侵略,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反对这些策略,并通过外交和对话努力缓和紧张局势。 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观察员称俄罗斯自杀率高涨 令人担忧的是,战壕中士兵的自杀率上升,以及俄罗斯士兵受伤和怨恨程度的增加,描绘了一幅战争代价惨重的画面。俄罗斯士兵的自杀率较高这一事实凸显了局势的严重性,并引发了人们对俄罗斯士兵心理健康问题的担忧。 俄罗斯指挥官对部队士气的担忧凸显了这些情况对军事效力的重大影响。 俄罗斯士兵在乌克兰医院受伤 俄罗斯士兵严重受伤并被战友抛弃的报道描绘了一幅缺乏支持的令人痛心的画面。传统的“战友”制度(士兵在战斗中互相支持)的缺失只会加剧前线士兵面临的挑战。 这种抛弃不仅影响了部队的士气,还引发了人们对战友在需要时所受待遇的严重道德担忧。 即使在冲突中,受伤的俄罗斯士兵也得到了乌克兰医疗队的照顾,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医疗援助提供者的人性和同情心。 解决对受伤士兵的支持和护理问题不仅对士气至关重要,而且对维护所有参与冲突的人的诚信也至关重要。 阵亡的俄罗斯人 社交媒体上对俄罗斯人在战线上阵亡的大量报道凸显了冲突的残酷现实。虽然俄罗斯媒体可能会将这些报道斥为乌克兰的宣传,但很明显,俄罗斯侵略战争的残酷性不容忽视。 即使一些社交媒体报道可能受到宣传的影响,但交火中人员的死亡和痛苦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柏林 (16/03 – 70) 一家主要智库的分析师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得出结论,美国军方应该重新评估其在欧洲的兵力态势,并减少对旋转门式部队轮换的依赖。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跨国威胁小组基于他们的研究关于官方文件、开源材料以及对主题专家的采访。 该报告的作者建议陆军放弃轮换装甲旅部署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会消耗……陆军的兵力结构和长期战备能力”。目前,有两个装甲旅部署到欧洲。报告称,相反,陆军应该在波兰永久驻扎一支装甲旅战斗队,以取代一个轮换部队,并完全消除剩余的轮换部队。 一个陆军时报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坦克旅和现役坦克乘员的自杀风险高于其他士兵,部分原因是十年来这种非战斗部署推动了高作战节奏。该军种曾在欧洲设有装甲旅,但在 2010 年代初被撤除。 目前,陆军在欧洲维持着大量轮换部队。位于波兰波兹南的第五军前方司令部负责监管三个临时部署的旅级战斗队,其中包括一个轻步兵旅和两个装甲旅。其他轮换部队包括师部、战斗航空旅、火力部队和保障部队。 但该报告的作者认为,短途旅游模式会带来后果。从长远来看,与永久基地相比,它们的成本更高,而且与非洲大陆文化和防御网络的融合程度较低。基于部署的模式也对士兵产生了负面影响——作者表示,有证据表明他们“将军事人员与家人分开”,导致“士气低落”,从而引发“纪律问题和离婚率上升”。 然而,陆军发言人罗杰·卡比尼斯二世上校告诉《陆军时报》,“ABCT 的前沿基地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这样做需要国内外的外交和立法批准。 尽管努力降低作战节奏,陆军装甲部队仍继续高速部署以满足欧洲的要求。步兵第4师第3装甲旅战斗队星期一将其颜色装箱,标志着其将前往欧洲进行为期八或九个月的轮换。钢铁旅的新任务在返回地球约 16 个月后开始科罗拉多州卡森堡来自 2022 年…
柏林 (10/03 – 25) 2024 年 1 月 18 日,德国多特蒙德举行守夜活动,纪念塔吉克斯坦反对派活动人士阿卜杜勒洛希·沙姆西丁 (Abdullohi Shamsiddin) 被驱逐周年。横幅上写着:“把他带回来!” © 2024 科妮莉亚·苏汉 一年前,德国将一名塔吉克斯坦流亡反对派活动人士驱逐至塔吉克斯坦,该活动人士自 2009 年以来一直居住在多特蒙德。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说明德国在加强驱逐不成功的寻求庇护者的努力中未能维护保障措施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本月联邦议院赋予警方更大的驱逐权力。 活动人士阿卜杜勒洛希·沙姆西丁…
2024年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挪威外交大臣艾德举行会谈。 王毅说,你是2024年访华的第一位欧洲国家外长,显示了挪威对中国的重视,也说明两国关系保持着向前发展势头。挪威是有着独特影响力的欧洲国家,也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今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经过70年发展,中挪关系更加成熟、更有韧性,保持着蓬勃的内生动力。中方赞赏挪威政府客观、理性、友善地看待中国发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对华友好。 王毅表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人类社会处在关键十字路口。中方认为,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人类文明不断向前迈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挪虽然相隔遥远,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都应做国际社会中的稳定力量、和平力量、繁荣力量,应坚持坦诚沟通,务实推进合作,稳妥处理分歧,沿着大方向、大逻辑、大趋势前进,共同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 王毅强调,推动下阶段中挪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首先要秉持正确相处之道,尊重各自人民的选择,照顾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坚持深化务实合作,以发展眼光、进取姿态对待两国各领域合作;要加强多边协作,倡导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共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艾德表示,经过70年发展,中挪关系已进入成熟阶段。挪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主张相互尊重,通过建设性对话,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共同建设普惠包容、和平繁荣的世界。我清楚记得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挪方同样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坚持开放合作,致力于捍卫世贸规则。挪方赞赏中方转变发展方式,双方在绿色转型等领域有着广阔合作空间,愿同中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令人钦佩,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双方一致同意,办好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密切两国高层交往;继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探讨建立双边绿色转型合作对话,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共同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就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共同挑战加强协作。 双方就近期中东局势深入交换意见,一致认为有必要在加沙立即实现停火,允许大幅增加人道主义援助,各方需要共同努力防止冲突外溢,呼吁立即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双方欢迎联合国及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开展的调查。同时,应允许机构继续在加沙和该地区开展重要人道工作,敦促捐助国不要暂停对机构的支持。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支持,必须开启通向“两国方案”的政治进程,让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都能享有和平、安全的生活。双方就中东地区局势不断升温外溢表示关切,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双方还就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来源 : MFA
编者按:这是江枫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疫情结束一年后,几乎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出中国在缓缓陷入大萧条的泥沼。然而,中国统治集团似乎不愿意为此做出些微改变,遑论政治让步。上周结束的中欧峰会就是在这样一种无效的对话中结束,中国以打欧洲牌战略改善国际孤立、促进所谓高水平开放的企图宣告失败。对欧外交失败自2011年茉莉花革命以来,中国在1990年代末兴起的民族主义就开始转向反美主义,担心美国有意在华推动颜色革命。随后中国新领导人上台后几乎所有的施政都与反美主义的对抗有关,包括从前十年争夺意识形态的“上甘岭”到污名化美国和美国的民主制度、从清理公民社会和互联网到准备对美军事斗争,并且在俄乌战争中积极“策应”俄罗斯、抵消美国援乌,发展到最近对深受华尔街影响的金融系统进行大整顿。与此同时,对欧外交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不仅是中国与俄罗斯共同鼓吹的所谓多极世界秩序的重要一极,还是玩弄中美欧三角关系、分化民主世界的抓手。也因此,从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中国就将外交重心转向欧洲,例如增加外汇储备中的欧元份额、大力收购欧洲企业和技术、在南欧与东欧积极投资包括介入其中政府、政党、企业和媒体等等,甚至在与欧洲进行多年的投资保护协定(CAI)谈判中做了惊人的让步。在今年中欧峰会召开前,中国政府还单方面悄悄解除了对立陶宛的制裁、并向欧洲五国开放免签入境。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在欧洲已经大量投资、而且愿意不惜代价地争取和推动欧洲的所谓战略自主,只为牵制和分化美欧关系,这也是此次中欧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姿态之低、修辞之温和的初衷,试图利用四年来第一次正式的面对面会谈实现中欧之间的缓和。然而,面对欧洲过去一年对华“去风险化”政策的形成,且在今年三月底一经推出就成为跨大西洋的共识,中国外交几乎无所作为,直至上周中欧峰会,中方不愿意为消减双方的分歧、猜忌和怀疑做出一丁点增进信任的行动,也就是改变,或者是关于改变的承诺。结果,中欧峰会未能达成任何有价值的共识。在可见的未来,中欧之间已经难以避免爆发从贸易战到人权战争的一系列争端,刚刚结束的中欧峰会可谓中国对欧外交的重大失败。自信还是僵硬?不过,如果相比旧金山美中峰会上中方几近乞求的低姿态和最终形成的最低限度的“护栏”,就能发现,这一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中方拒绝做出任何让步,中国代表团以类似天朝上国满大人的姿态大谈发展、互惠,其自(颟)信(顸)之下,不愿意向欧洲的政治领袖做出哪怕最低限度的政治承诺以增进信任。譬如朝向欧盟主席提出的透明、可预测性和互惠这三项要求可能做出的表示,只是一味以利相诱。人们看到的是,中方虽然收敛了过去几年的战狼外交,但是继续既坚持所谓己方的根本利益、又要求对方放弃根本利益,如此毫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伦理,更连象征性的些微让步也不愿做出,已非简单的口惠不实,而是吝啬至极。例如,峰会前夕,北京再次公开声明中国只走中国特色的人权道路,否定世界上存在一个普遍的人权标准。这就是对欧洲根本利益也是联合国人权宣言基础上世界秩序的拒绝。试问,如此封闭心态和接见马嘎尔尼使团的乾隆满清有什么区别,又如何可能真正的推动开放?何况这个开放已经是阉割了改革之后的开放,只剩下单向的所谓高水平开放。双向去风险化理论上,这种选择性的对外开放本身就有悖互惠原则,更像是古代帝国对奢侈品和稀缺金属贸易的特许,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特许资本主义,如同旧金山峰会上美中商业晚宴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重要的是,这种特许资本主义模式的高水平开放,更像是中国版的“去风险化”,即以屏蔽大部分被视为可能带来安全威胁的“低水平”的自由贸易和要素流动为前提,这些不容易受控的国际市场主体主要与中国的私人部门打交道,其开放只能有利于中国官方不信任的私人部门或公民社会。这是中国在去年的“二十大”上以强调安全为背景提出的高水平开放的本质。而且,这种反市场经济、反社会、反改革的做法甚至也是反开放本身的,难以取得欧洲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信任,注定难以继续,必然失败。因为,它在选择性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同时,必然拒绝对内开放,试图建立一个封闭的内部体制来应对特许的高水平开放的继续,而不至于让开放本身影响安全、动摇国本。特别是,在过去一年,疫情后的关键一年里,新总理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改国务院工作条例和细则,取消了所有关于政府公开、信息公开的制度。最近又风闻,即使经济濒临大萧条、经济智囊纷纷呼吁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但再度被坚持户籍社会控制的公安部门否决。而且,继上海、苏州等地市场调查和咨询公司遭到司法调查,北京当局已经停止发布青年失业率等敏感统计,最新的政治局会议更强调所谓“经济宣传”,再加上新一轮“净网”行动,让原本就已经肃清十年的广义媒体鸦雀无声。正是在这逐渐趋向全面的信息封闭的趋势下,才发生了恒大集团被人为调高信用等级然后破产并引发中国房地产崩盘和经济全面萧条的情形,也才因此,穆迪刚刚调低了中国的国家信用,上周日在香港举行的所谓“全过程民主”的选举创下1997年以来最低投票率。如果说国际资本市场的信用评是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否决票,那么不仅香港正在变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遗址、整个中国也正在变成连续三十年高增长、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的遗址。在这样的遗址上,所谓高水平开放的特许资本主义或有可能成功,那意味着中国的去风险化政策的可能,势必也将加速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的去风险化、并且朝向全面脱钩的升级。这不正是北京一直鼓吹的相向而行、双向奔赴吗?或许也是中欧峰会双方对过去一年疫后中国形势的唯一共识。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伦敦 (28/11 – 58) 塔吉克斯坦的人权记录在增加的情况下继续恶化镇压在自由的表达和政治反对,以及瞄准独立律师,记者以及反对派活动人士的家人国外。自由的集会任何当地抗议活动都受到严重限制,例如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区的一系列抗议活动(GBAO),被猛烈地镇压。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杜尚别项目办公室、欧安组织跨国威胁司和法国常驻欧安组织代表组织塔吉克斯坦政府官员对巴黎进行考察访问,让他们熟悉法国的做法人权自由保护软目标免受恐怖袭击。 这次考察访问是欧安组织进一步在软目标保护方面向塔吉克斯坦提供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的基础,重点是防止恐怖主义威胁,同时维护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此次考察访问是与欧安组织和合作伙伴最近在软目标保护领域开展的活动同时进行的,包括2023 年提高 认识并启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打击针对弱势目标的恐怖主义威胁的路线图研讨会以及 2022年以中亚为重点的保护脆弱目标免遭恐怖袭击区域研讨会。该研究属于欧安 组织杜尚别办事处统一预算项目“支持塔吉克斯坦2021-2025年打击恐怖主义和暴 力极端主义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的框架内,该项目旨在协助塔吉克斯坦根据欧安组织相关规定履行反恐承诺标准和原则。 在2023年11月20日至22日进行的考察访问期间,塔吉克斯坦官员会见了巴黎市和国家政府的代表。他们讨论了公共场所应急计划的设计,包括学校、医院、宗教场所和购物中心。他们还讨论了威胁分析程序、预防恐怖主义立法框架的演变、保护公共空间和公众参与的符合人权的方法。 “法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恐怖主义背景下保护脆弱目标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国家努力非常有益。这次考察访问成果丰硕、内容丰富。”此次考察访问的总统府人权保障司副司长、塔吉克斯坦代表团团长扎法尔·萨法拉利佐达表示。 “欧安组织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其参与国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相互分享的意愿。我们感谢法国政府欢迎塔吉克斯坦代表团来到他们的国家,并提供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以真正了解如何保护学校、公共场所、礼拜堂和其他软目标免受恐怖袭击。”杜尚别政治军事部和欧安组织项目负责人。 塔吉克斯坦政府继续在国内压制和侵犯人权,特别是在GBAO。当局利用监狱和酷刑获取口供仍然令人严重关切。政府阻止访问发布批评政府信息并骚扰人权组织的各种网站。 宗教和信仰自由受到严重限制。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遭受广泛的歧视和恐同症。尽管 2013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在该领域提 供了一些人权保护,但针对妇女的家 庭暴力仍然是一个严重问题。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边境冲突导致多人死亡和严重侵犯人权。…
在华盛顿特区工作访问期间,国民经济部长阿利别克·宽特罗夫会见了世界银行在税收、人力资本开发、基础设施、公平经济增长和绿色经济方面的领先专家,讨论了进一步合作的领域,Azernews报道援引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的报道。 世界银行欧洲和中亚地区战略与业务主任卡罗莱纳·桑切斯-帕拉莫指出,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世界银行共同努力,通过实施以下措施实现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部新闻处表示,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项目的各项改革和实施。 哈萨克斯坦部长指出,世界银行2025年哈萨克斯坦框架伙伴关系战略确定的优先合作领域符合哈萨克斯坦到2050年的发展战略愿景。 “通过实施框架伙伴关系战略,我们将能够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农业转型并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宽特罗夫补充道。 此外,世界银行专家还举办了改善税收政策、制定替代能源和关税政策以及实现碳中和等研讨会。 来源:阿泽新闻
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正在动荡中加速演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对这些“变”,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笔者认为,这里的百年变局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百年之变,而应该是五百年之变,“变”的核心主要在于“东升西降”。 “地理大发现”开启西方五百年优势 世界格局一般取决于国家间力量对比,过去500年来的局势恰恰是西方力量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主导地位。为什么是从500年前算起呢?因为西方这种优势主要是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的,即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1522年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那时候起。 “地理大发现”给西方带来两大优势。一是知识优势。它们对世界的了解较之当时的东方变得丰富和领先很多。二是资源优势。西方本来就有殖民传统,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以后立即开始大规模殖民并在较短时间内占据南北美洲、澳洲、非洲和乌拉尔山以东的北亚等地区。欧洲面积只有大约1000万平方公里,而在殖民扩张之后染指或占据的范围在地理上差不多相当于11个欧洲。与之对应,欧洲掌控的资源大为扩展。地盘和资源急剧增加而人口没有相应程度的增长,就导致了人力相对不足,进而推动欧洲寻求发展机器并一步步走向工业化,逐渐以较早的工业现代文明领先东方相对落后的农业文明,西方工业社会也对东方农业社会形成“降维打击”。 “东升西降”带动世界进入“大争之世” 西方因为“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超越东方并主导世界,构成过去500年来世界历史的一个基本特点。但进入本世纪后,这种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东升西降”态势。“东升”主要就是三支力量。其中首要也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中国,另外两个则是印度和东盟。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将之简称为“CIA时代”,即中国(China)、印度(India)和东盟(ASEAN)的时代。虽然拉美、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西亚、中亚等这些广泛意义上的东方力量还未全面崛起,但以“CIA”为标志的亚洲时代到来,已足够撑起“东升”局面。 “西降”则主要表现为两支力量相对走弱。西方的主体通常是指美国、西欧和日本。目前美国的相对实力依然很强,但它的“左膀和右臂”即欧洲和日本都在出现明显走弱。作为欧洲主体的欧盟于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后宣告成立,当时初始15个成员国GDP总和高于美国,而现在扩员到27国后,欧盟GDP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也排在中国后面——2022年美国GDP 25.5万亿美元,中国约合18万亿美元,欧盟加起来只有16.7万亿美元。除了在经济总量上表现乏力,经济结构上也面临短板和困境,比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不少新兴产业目前主要呈现为中美竞争态势。美国风险投资机制拥有较为长远的战略眼光,较早就在这些领域下注直到现在收获果实,随后中国主要科创企业立即跟进并快步追赶,而欧洲目前几乎没有动作。 日本经济乃至综合的国际影响力下降也较明显。2021年日本GDP大约5万亿美元,去年因为日元贬值等因素降至4.23万亿美元,具体到人均只有3.7万美元,已经低于发达国家人均GDP标准4万美元。而且日本经济未来增长潜力堪忧,日本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持续集中在汽车和能源等少数领域,使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优势产业分布上稍显失调,对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更是力有不逮。 这就是当前西方世界内部的一个概况。而在“左膀右臂”走向衰落的时候,美国不是施救而是进一步“割韭菜”。 东方“CIA”三支力量上升而西方欧日两支力量相对下降,让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并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就更明显了。如前所述,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过去由西方主导的秩序和格局走向消解或变革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大国竞争加剧。借用中国古话就是“大争之世”开始,就像中国历史上西周结束转入东周列国时代,各诸侯国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和谋划来求生存发展,天下就此进入春秋争霸、战国争雄时期。以此类比,当今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就相当于进入了世界意义的“春秋战国”时代。而在这种“大争之世”,关键还是要看最有分量和影响力的国家或行为体如何发挥作用。 欧洲的选择对未来世界格局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或行为体当数六方,即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加上印度和日本。但这六方还有分层,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是中美俄欧四家,印度和日本目前相对仍然稍弱。那么观察甚至预测世界格局演变趋势,一个重要视角就是考察中美俄欧的关系走向。 目前来看,其中的中俄关系表现稳定,目前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其他几对关系中,中美和俄美之间各有竞争博弈甚至激烈对抗。因为乌克兰危机尤其俄乌冲突爆发,欧俄关系处在历史低谷,欧美跨大西洋关系较之前些年有所拉近,但欧洲在中美之间还未明确倒向美方。一是因为中欧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较之俄罗斯甚至美国,中国在战略层面对待欧洲最为真诚,法国等一些老欧洲国家对此有所体认,而且中欧在不少问题上立场接近。毕竟,老欧洲是西方现代化工业文明发源地,至今仍具有强烈自尊,一直有着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诉求。相对于美国试图把欧洲当枪使和对它的颐指气使,中国对欧政策保持长期稳定,始终视欧洲为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立一极。 总体来看中美俄欧四方之中,中美竞争加剧、俄美对抗升级以及中俄关系持续提升,都可视为衡量,主要的变量或不确定性来自欧洲。欧洲如果彻底与美绑定对抗中俄,就将极大推动“新冷战”的发生。相反欧洲如果保持战略清醒,“新冷战”就打不起来。 维持中欧关系稳定机遇挑战并存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它虽追求战略自主但深感因为传统和现实因素抵抗不住美国的控制和施压,亟需借助一定外力。放眼来看,欧洲能够借助的主要外力中就包括中国,恰好中国又支持欧洲追求和保持战略自主,这就构成了某种战略共识。 除了战略层面有契合点,中欧在不少具体领域也有广泛共同利益。经济层面,随着中国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双方竞争因素虽有所上升,但仍保持高度互补性。欧盟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中欧一直有着较为良好的经济共生关系。对于世界多极化和诸多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双方也有相似立场。比如在欧洲本土,对于推动俄乌冲突走向停火乃至最终政治解决,中欧立场大体趋同;再如中东地区,中方调解伊沙矛盾有助于促进地区稳定,而中东稳定对欧洲来讲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缓解难民危机以及恐怖分子输入等难题。如此等等,中欧不但没有直接冲突,还对世界诸多地区和热点问题拥有共同立场和利益诉求。而在相关全球性问题上就更不用说了,双方在气候变化、医疗、科技、世贸组织改革等诸多议题上都有共识和合作基础。 总体而言,在很可能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特征的中美俄欧关键四方之中,欧洲是一个关键变量,在美欧没有彻底绑定的时候提醒并推动欧洲保持一定战略自主至关重要,欧洲内部这方面的声音也较强烈。接下来就要看中欧双方具体怎样去做,能否基于既有战略共识、共同利益诉求以及诸多领域合作前景推动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当然,欧美毕竟是长期盟友,这决定了中欧关系发展很难完全摆脱“美国因素”的干扰和阻挠。欧洲内部也有所谓“大西洋派”尤其是个别新欧洲国家从中作梗,这使欧洲以一个整体追求和实现战略自主并不容易。…
“美国与荷兰政府正计划实施立法,进一步限制对华销售芯片制造设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这是昨天(6月3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的发问。 6月3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记者提问画面 图:外交部网站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做出了回应。其中关键一句—— “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在海叔看来,目前美国与荷兰之间这一涉华限制动向,本质上说,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当然来势汹汹。 具体来看,所谓“进一步限制对华销售芯片制造设备”,说白了就是不希望荷兰对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 有关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其实不用过多分析。其遏制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之外,其实也在遏制包括荷兰、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所谓“遏华”,其实是一箭双雕之计。一方面希望中国芯片产业以及其周边产业降速发展,甚至停滞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此等遏制,令美国的那些小兄弟们市场规模缩小,其实也降速发展。 拜登宣布进一步扩大对华芯片限制,背后目的不仅仅是遏华 美国其实是希望以此来延缓全世界的芯片产业发展,由此令美国自身的芯片研发得以发展起来。毕竟,最尖端的芯片技术才是市场上的头部利润。美国无非是为了这块肥肉不落入其他人口中,才打着遏制中国的旗号在行动。 荷兰当然有苦说不出。作为芯片产业有独到之处的国家,其当然希望自身利润也最大化,同时拥有长期的、平等待之的合作伙伴。纵观全世界,还有似中国这般“优秀”的合作伙伴吗? 2 荷兰阿斯麦公司 有意思的是,就在美国、荷兰政府有新的勾当的时候,亦即荷兰政府颁布有关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的新条例的6月30日,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ASML)给中国多家媒体发了一份声明。 声明指出,ASML需要向荷兰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发运最先进的浸润式DUV系统(即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荷兰政府将决定是否授予或拒发出口许可证,并将向ASML提供许可证所附条件的细节。 但请注意,阿斯麦公司进一步表示,并非所有浸润式DUV设备出口都需获得荷兰政府许可,其别的系统的发运未受荷兰政府管控。 从中不难读出阿斯麦公司满满的求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