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政策

2024年斯里兰卡总统选举标志着该岛国政治格局的重大转折点,Janatha Vimukthi Peramuna(JVP)领导人阿努拉·库马拉·迪萨纳亚克(Anura Kumara Dissanayake)成为胜利者。JVP上升到该国最高职位,反映了斯里兰卡政治更深层次的长期转变,这是由于对传统政党日益增长的不满以及他们无法解决该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过去十年来,由于对现任政府的幻灭,斯里兰卡经历了政治变革的反复循环。JVP在2024年的上升可以看作是领导层持续更替这一更广泛背景下的最新阶段,其推动因素是公众对未兑现的承诺和未解决的危机越来越焦躁不安。 2024年JVP上台的种子,都是在过去十年的政治动荡中播下的。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明确的模式–领导人上台,政府未能满足公众的期望,选民投票支持变革。2005年至2015年,马欣达 · 拉贾帕克萨的总统任期由他在斯里兰卡内战最后阶段的领导以及他在冲突后稳定国家的努力确定。他的任期见证了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发展和整体稳定感。然而,到了他的第二个任期结束时,裂缝开始出现。对威权主义、裙带关系和腐败的指控开始削弱公众对其政府的信任。 对变革日益增长的渴望在 2015 年选举中达到顶峰,选民们背弃了拉贾帕克萨,并在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Maithripala Sirisena)投票,后者以善政、透明度和打破拉贾帕克萨家族王朝统治的承诺为竞选目标。Sirisena的胜利象征着公众对新领导的要求,它代表着向更加改革主义议程的转变。尽管西里塞纳在改革纲领上取得了胜利,但他的政府仍难以兑现其承诺。联盟内部的分歧、经济挑战以及对关键问题的处理不当,例如 2019 年复活节周日袭击的影响,导致了广泛的不满。Sirisena的政府非但没有成为变革的灯塔,反而成为了效率低下和优柔寡断的代名词。公众越来越沮丧,对强大领导者的需求再次增长。 这种挫败感导致拉贾帕克萨家族死灰复燃,戈塔巴亚·拉贾帕克萨在国家安全与稳定的纲领下赢得了2019年总统选举。在毁灭性的复活节周日袭击事件发生后,戈塔巴亚的前军官背景吸引了迫切需要保护和强有力治理的公众。他利用了选民对西里塞纳政府无能的恐惧和不满。然而,戈塔巴亚的总统任期在该国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重压下迅速崩溃,一系列不明智的政策决定加剧了这一危机。他的政府对外汇储备危机处理不当、备受争议的化肥禁令后粮食安全管理不善以及不愿及时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导致2022年经济全面崩溃。该国陷入混乱,通货膨胀飙升,必需品变得稀缺,全岛爆发公众抗议活动。 2022 年的阿拉加拉亚邦运动主要由 JVP 及其盟友组织协调,利用了公众的愤怒和幻灭。这成为变革的战斗口号,要求拉贾帕克萨下台。这些抗议活动代表了斯里兰卡社会的广泛阶层,象征着对政治精英及其数十年来对权力的完全拒绝。Gotabaya的最终辞职标志着斯里兰卡政治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并为JVP在2024年崛起为权力的有力竞争者奠定了基础。 在…

香港 —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美好愿望,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更是不断提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不过,最新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的现实距离“均富”愈来愈远。 继青年失业率创新高、大型房地产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之后,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已经扩大到1985年有纪录以来的最高点。 日本经济新闻引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指出,中国城市地区个人收入差距愈来愈大,现时最富有的20%城市家庭收入,已等于最穷20%家庭的6.3倍。而且前20%富有家庭在2022年的所得收入,较2021年增加4.5%,相反最穷20%城市家庭收入按年仅增加1.3%,令贫富差距拉得更大。 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最富和最穷的两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更高达9.2倍。瑞银集团及其子公司瑞信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最富裕的1%人口掌握着全国超过31%的财富。分析指中国面临庞大债务问题,是扩大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因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富裕家庭和企业,可受益于延迟处理债务所产生的利息,而贫穷人口和小微企业面对经济下滑却手足无措。 专家指出,另一个造成贫富悬殊加剧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对贫穷问题的处理手法是“口惠而实不至”。日本经济新闻分析道,过去3年在习近平的清零政策下,餐饮、旅游和娱乐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失去工作或遭到减薪,也因此导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6月的青年失业率达21.3%的历史新高。 曾担任青海政协委员的光传媒创办人王瑞琴,直言中国政府根本没将改善贫穷老百姓的生活放在考虑重点。她对美国之音说:“在美国若失业了,就会纳入政府的保障网内。但如果在中国失业,根本没有人会帮助你,于是生活过得愈来愈困难。”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的国营企业缺乏类似发达国家企业的规范,很多国营企业从业者的薪金远高于非国营企业从业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人民币,相反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只有62,884元人民币,两者差额为43,953元人民币,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私营单位的1.69倍。而且到了2022年,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差额更增至48,792元人民币,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私营单位的1.74倍,可见两者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独立经济学者巩胜利认为,中国国企有政府撑腰而旱涝保收,很多东西都不透明,而中小私企及其职工却只能随着经济形势的波动而起伏不定,这也是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重要原因。 在2021年,招商银行年报显示支付员工薪酬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接近600亿元人民币,员工平均年薪达65万元人民币。可是年报亦同时公布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田惠宇,税前年收入为419.8万元人民币,执行董事刘建军和王良的税前年收入为306万元人民币,多名副行长和高管人员年收入超过300万元人民币,因此低下阶层员工的年薪跟最高层差距其实可以很大。 不过由于习近平提倡所谓的“共同富裕”,过去几年来大力打击“炫富”行为,以此来掩盖中国的贫富差距。早于2013年,中国政府便禁止国营电视台和电台播放奢侈品广告。到了2021年,社交媒体抖音删除超过2,800条“炫富”的影片,也因此对接近四千个账户作出惩罚。国营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去年更向员工发出内部告示,要求员工坐飞机的时候禁止乘坐商务客位。故此就算高收入人士赚得远比其他人多,现在的生活也转趋低调,不会公开进行高消费行为。 新疆一家企业主管的太太告诉美国之音,她丈夫在新疆的公司拥有两千名员工,资产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她表示自己的生活很简单,就是跟密友吃饭的时候吃得清淡,偶尔需要应酬的时候才会吃得比较丰富,在有空的时候就去健身,每一年去两三次外国旅行,现在也很少花费几百万元购买奢侈品,这样做就是怕沾上炫富的恶名。 另一边厢,住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朱承志,他本来是贫苦农民出身,后来弃农到城市担任苦力和工人等低收入工作,人到中年的时候储到钱便成为小企业的老板,做一些买卖,每个月赚到一万多元人民币。可惜好景不常,经过数年的疫情之后,他的店倒了,又因为已经五十多岁,所以只能当司机,每个月只有三千元人民币收入。对他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现在居住的地方是不用交租,所以每天自己做饭吃,不会在外吃饭,每天饮食费用只花数十元也是勉强够用。他告诉美国之音,尽管可以维持温饱,可是他的生活也有隐忧:“如果只是患上小病还好,要是重病的话就恐怕难以负担医药费了。而且就算从前赚得比较多的时候,我也不敢作出什么高消费,现在就更不用想了。其实我的情况已经还好了,因为我知道很多人根本连三千元也赚不到。”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时间表”,指出到2025年结束“十四五”的时候,“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了2035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在二十一世纪末更要将“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观察人士指出,在这些本来已经很“务虚”的口号面前,无情的数据和个案所显示的是“共同富裕”和现实社会完全脱节,中国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愈来愈大。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中国房地产总市值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甚至超过了整个美国债券市场。2021年中国恒大地产爆雷,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危机的开始。截至2022年底恒大负债总额达2.4万亿元,2023年8月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另一家房地产巨头碧桂园也面临流动性压力。中国的房地产“堰塞湖”随时有溃决的风险。 被错误耕地数据吓出的独生子女政策和耕地红线 那么,中国房地产“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其实其根源与独生子女政策是一样的。1980年官方宣传,“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全球22%的人口”,因此既要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控制人口,也要保护耕地。当时认为中国的耕地只有14亿亩,人均只是印度的40%。但是1996年经过卫星遥测,发现中国的实际耕地有19.5亿亩。 其实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耕地多并不意味着粮食产量多,比如2022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只是印度的82%,但粮食产量却是印度的2.1倍。2022年中国的粮食有17.6%是来自进口(主要是大豆),并不是因为耕地不足,而是因为农业政策和国际市场体系。其实中国的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第一,现有耕地还有增产的潜力。中国的谷物平均亩产已经从1980年的197公斤增加到2022年的425公斤,如果今后亩产能够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那么粮食还将增产30%。 第二,中国科学院完成的调研成果显示,中国还有8亿亩后备耕地资源,其中40%具有较好开发条件。 第三,中国有20亿亩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如果在部分地区推广滴灌和改造土壤,耕地还将大为增加,比如昔日的不毛之地毛乌素沙漠正变成沃野良田。中国60亿亩草原(超过了印度国土面积)目前对食品(肉、奶制品)的贡献度还很低,潜力巨大。并且室内农场、白色农业(微生物将秸秆转变为饲料)的推广也将大幅增加粮食产量。 其实人均粮食并非越多越好,过多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和高医疗成本。比如在发达国家中,人均每天膳食摄入的热卡、脂肪、蛋白最低的是日本,最高的是美国;但寿命最长的却是日本,最低的是美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鉴-2022》,中国人均每天膳食摄入热卡、蛋白已经远高于日本,而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相当。 被篡改的人口数据和房地产泡沫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意味着下一代人口减半。耕地被低估,粮食增产潜力大,而人口又将减少,那么理应停止计划生育并放宽城市用地。但是2006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却将生育率篡改为1.8,预测总人口将 在2033年达15亿峰值,建议继续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并保护耕地。于是 “十一五”规划以“1.2亩/人”为标准,设定“18亿亩耕地红线”,严控城建用地。中国城市建成区全部以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进行规划的,比如,国务院批准2020年主城区人口/城建用地(万人/平方公里):重庆700/561,郑州450/400,襄阳170/153,衡阳130/120,新乡155/140。 2000年以来中国在快速城镇化。尤其是由于所有的资源都向大城市倾斜,导致年轻人口快速涌入大城市。以深圳为例,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2020年城市规划是,常住人口/建设用地控制在1100万人/890平方公里以内。但是2020年普查显示实际人口达1756万,而城市建成区只95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8万人,其中福田区高达2.7万人。上海虹口区、黄浦区和广州越秀区每平方公里甚至高达3.1-3.5万人。而美国芝加哥、费城、迈阿密等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每平方公里只有4千多人,建成区则只有1千多人。 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5%,其中25%生活在县、镇,40%生活在城市,但是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只有6.24万平方公里(0.94亿亩),只占0.65%的国土面积,当然导致高房价。而中国在实行二孩、三孩政策后,即便依照官方夸张的数据,人口在2022年开始负增长,峰值只有14.1亿。笔者论证实际人口只12.8亿,到2050年将降至10亿。那么以“1.2亩/人”的标准,14.1亿、12.8亿、10亿人口只需要16.92亿、15.36亿、12亿亩耕地,可以增加数亿亩土地用于城建。笔者在《大国空巢》中指出,即便中国的城市全部以芝加哥的人口密度进行规划,也是有足够的土地的,那么房价将大幅下降。 “18亿亩耕地红线”导致城市“人满为患”,造成“中国人口太多”的假象,为继续计划生育提供了依据,人为造成的土地稀缺也为“土地财政”铺平了道路。中国政府在经济学者胡鞍钢等人忽悠下,实行分税制改革,财税向中央政府集中,减少了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于是卖地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而独生子女政策降低家庭刚需,抬高储蓄率,中国又缺乏其他投资渠道,于是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 无视学者的预警 笔者在2013年版《大国空巢》一书里,从人口角度预警了房地产泡沫。2015年1月笔者和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为方正证券做了一个行业报告,预警房地产危机,几十家媒体做了报道,其中人民网的标题《业内报告:人口红利终结,中国房价到顶》。2015年《环球时报》发表笔者的《中国城市“人满为患”归因于人口理念错误》,建议增加城建土地供应。如果当时在房地产上踩刹车,是可以避免房地产泡沫的。 但是中国当局无视笔者的预警,在房地产上继续踩油门。原因之一是,林毅夫、李稻葵等官方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经济在今后几十年内有年增8%的潜力,今后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2、3倍。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12年开始减速,为了实现所谓的“潜在增长率”,就拼命投资,尤其是投资房地产。于是,2015年开始房价一路狂飙。比如2022年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别是2014年底的1.73倍、1.81倍、1.80倍、1.97倍。 其实,笔者在2004年到2010年反复指出,2012年将是中国人口和经济的拐点。2012年后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是因为劳动力负增长和人口老化,潜在经济增长并没有主流经济学家预测的那么高,过度投资其实是透支今后的增长,也会造成巨大的泡沫。 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是GDP…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今年中国经济下半场开局“小考”成绩15日揭晓。尽管7月份部分指标增速放缓,但此间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势头并未改变,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发力。   8月1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3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翻开7月份中国经济成绩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部分指标同比延续增长或恢复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解释说,7月份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放缓是月度之间的正常波动。他强调,总的来看,当月生产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产业升级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延续向好态势。   上述成绩单中,不少数据可以支撑这一判断。尤其内需方面,暑假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对消费扩大支撑作用明显。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持续增长,7月份同比增长2.5%。   据官方测算,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中,服务消费占比已超过四成。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向中新社记者指出,本月首次发布的服务零售额数据,再次印证了今年以来服务零售复苏进度快于商品零售,势头强劲。   庞溟分析说,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并未包含在传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因此尽管今年中国暑期出行及相关服务消费非常火爆,社零数据却存在一定落差。“事实上,7月份服务零售复苏动能非常强劲。”   此外,随着中国进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阶段,新动能对经济的带动也持续增强,他们多带有“创新”和“绿色”的印记。   付凌晖举例说,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增长较快。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0%。绿色转型带动效应显现,7月份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29.7%,充电桩产量增长超过20%,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同时,部分数据亦反映出挑战:不仅外部形势更为复杂,国内需求也仍需呵护。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外需收缩对中国外贸增长制约加大,7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3%。眼下中国居民消费心理仍处在切换过程中,一些耐用品商品消费支出表现较常年更为谨慎。   聚焦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问题,中国官方已陆续推出促进家居、电子产品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等促消费政策,出台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间投资等扩大投资政策。近期,相关部门正积极谋划实施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储备政策,如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也在陆续出台。   专家分析认为,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恢复向好。打好这套“组合拳”,需要更关注协同性和针对性。   “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仍是宏观政策的重点。”庞溟认为,当前各项宏观政策仍有合理宽松、及时补强的空间,宏观政策之间的协同性、组合性、针对性、有效性亦有提升空间。预计下半年将强调宏观调控体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调控手段与工具推陈出新、提质增效。   在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师丁爽看来,中国加强逆周期调节的过程中,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不会缺席。目前货币政策已较为宽松,下一步将聚焦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形成更多对信贷的真正需求。相较而言,财政政策发力必要性更大,预计官方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完)…

布鲁塞尔,华盛顿特区 (2/12 – 100)。 塔吉克斯坦政府继续镇压帕米尔少数民族,这是杜尚别镇压塔吉克斯坦反对执政政府努力的一部分。 镇压行动包括强制引渡、任意逮捕和对所谓的帕米里激进分子的严厉判决。 托基尔·阿卜杜勒别科夫 (Tokhir Abdolbekov) 是霍罗格住房和公共服务部前负责人,也是被定罪的民权活动家奥拉兹·瓦齐尔别科夫 (Oraz Vazirbekov) 的近亲,他被指控犯有极端主义罪。 Abdolbekov 于 11 月下旬在 Khorog 被拘留。 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区(GBAO)前议会代表阿卜杜勒别科夫的近亲涉嫌“与阿利姆·谢尔扎莫诺夫勾结”并“组织纪念马马德博基尔·马马德博基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