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打开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擘画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了“八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八个坚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贯通、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科学回答了根本保障、价值取向、根本宗旨、永恒主题等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科学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国民经济高效、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金融制度的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和“魂”。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彼此交织,相互影响,金融风险隐患增多且蔓延更为迅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在应对这些复杂问题中强化全局观念、系统思维,掌握先机和主动,确保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今年3月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负责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这是从制度层面加强和保障党中央对金融工作和国家金融安全的集中统一领导。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在统筹协调把关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落实好属地责任,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金融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治理效能优势。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做好金融工作,必须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增加对薄弱环节提供的优质金融服务。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增加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加快推动建立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增加针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的金融服务供给。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主要支撑,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持之以恒严惩金融腐败,确保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运行仍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改善社会预期、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需要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高质高效的服务。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特定领域的作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切实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全方位盘活被低效利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必须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自从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以来,按照党中央确立的“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我国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实现了金融风险的整体可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了金融监管的相关部署,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监管体系架构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协调性日趋完善。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认真落实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必须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我国正在着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金融监管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只有坚持市场化导向,进一步释放金融体系活力,才能有效分散金融风险,引导更多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为实体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坚持以法治化为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金融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法治化的保障和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立法工作持续推进,金融基础法律相继修正或者修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的金融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客观上要求继续完善相关金融法律制度。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还需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的立法和修法工作。 必须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完成了从“大一统”金融体系向多元化金融体系的转变,全社会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结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的重点,坚持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健全法人治理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注重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完善金融机构定位,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发挥好保险业的重要功能。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必须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金融开放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实现跨国金融资源配置、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金融开放,取消外资股比限制,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平衡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一方面,着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扩大金融制度型双向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金融对外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幅度和程度需要与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跨境金融需求等客观现实相适应。更加注重开放的质量,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找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平衡点,推动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配合,确保金融开放下的国家金融安全。…

  中新网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程子倬)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开放的中国,并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是全球关注的话题。   近日,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终选结果出炉,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正进行公示中。这些网络正能量作品记录时代脉搏、勾勒奋进身影,激励着我们前行,它们之中亦有不少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分享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向世界提供观察中国的窗口。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和数据,让全球理性认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主题,展示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一起向未来的强大合力;挖掘各行各业群众爱岗敬业事迹;描绘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一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一条条音视频、一个个专题专栏、一项项主题活动,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向世界展示中国名片,讲述中国人圆梦奋斗的故事。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机遇。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20万亿元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8.6%。进博会已连续举办五年,年年吸引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五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元。还有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国际贸易盛会,都凸显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中欧班列、“丝绸海路”航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在联运、贸易、人文交流方面充分发挥着纽带作用,阐明了中国为促进全球基建和贸易增长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这些网络正能量作品,从不同层面展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给各国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展现中国不断扩大的高水平开放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活力与机遇。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传递中国与世界民意相通的正能量。一家三代跨洋接力坚持27年在中秋节探望家乡敬老院的老人、外国留学生走进江西景德镇了解“景漂长期扎根在这里”的渊源、全球华人“云祭孔”立体化解读中华礼乐文化、“我在全世界为你读诗”系列活动让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一起享受一场跨文化的艺术交流……   着眼于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所展播的鲜活内容述说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外民心民意相通的动人故事,不断增进外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宝贵的贡献。   一部部正能量网络精品,让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凝聚成强劲的正能量,继续叙述奋进新征程、奋斗新伟业的中国故事。 资料来源:gmw 政治

  30日上午,以“互学互鉴 共享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中亚传统医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开幕。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哈萨克斯坦国际信息研究院院士弗拉基米尔·斯捷尔马赫致辞。   艾尔肯·吐尼亚孜在致辞中说,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坚持共同发展,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各国医疗卫生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与中亚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广泛,正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举办此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兵团工作汇报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希望各位嘉宾、专家在论坛上表达智慧之声、分享精彩观点,共商传统医药合作大计,共建传统医药产业,共享传统医药发展成果,持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余艳红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是贯彻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实际行动,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余艳红倡议,要坚持以高质量落实峰会清单成果为首要任务,以高水平服务人民健康为根本宗旨,以高水准发展传统医学领域服务贸易为有力抓手,以高层次对话和政策沟通交流为重要保障,充分发挥传统医学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打造经贸关系新平台,拓宽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弗拉基米尔·斯捷尔马赫在致辞中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近年来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加入。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态势和众多的参与者数量,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包括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在内的人道主义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举办本次论坛,将有助于各国医学专家增进友谊,加强传统医学领域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邹小广,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国家传统医学科学实践中心主任热希特·阿布都拉耶维奇作主旨报告。   刘苏社主持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来自中亚五国的传统医药领域院士专家、国内中医药领域专家和国医大师、国内部分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和部分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参加开幕式。 来源:新华网

时至年中,不少外资机构纷纷公布下半年乃至更长期的在华投资发展计划,不仅外资企业表达了在华增资、扩产、加大研发投入等意向,外资金融机构也加仓人民币资产。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稳步向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市场还将释放更大吸引力,吸引优质外资长期在华发展。   监管部门最近批准农银理财与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合资筹建的法巴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至此,我国开业运营的外方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将达到5家。天眼查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基金近日将注册资本从2.5亿元扩充至6亿元。   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德银中国在牌照申请、业务能力搭建和团队建设上大量投入,未来还会持续。“我们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与结构转型的机遇,对中国业务非常有信心。”   方中睿表示,已观察到新能源汽车、化工医疗等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不少欧洲企业持续对中国市场投资。今年以来这方面动能更为明显,在与很多企业就新一轮对华投资的融资计划进行沟通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通过境内市场来融资。   中国不单单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更被一些外资企业视作创新引擎。前不久,保时捷宣布战略投资中国能源数字化公司电享科技,加速智慧充电网络布局。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介绍,保时捷中国已经从销售主力转变为公司的全球创新中心。   “过去几年,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令人惊叹。”柯时迈说,中国是这一领域的关键生产中心和销售市场,保时捷中国正驶入电气化快车道,将为此做足准备。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叠加高基数影响,中国吸收外资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引资质量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速更是达到28.8%。此外,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出现快速增长,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商务部注意到跨国公司高管出现了持续“访华潮”,全面深入考察中国的营商环境,寻求投资合作的新机遇。跨国公司普遍表示,中国市场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   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副总裁徐晶波介绍,根据商会近期对约300家德国企业的调研,55%的德国企业计划在两年内进一步增加在华投资。他们做出如此选择,主要是为了保持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   中国贸促会对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近800家外资企业的调研也显示,近七成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五年中国市场前景,超九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或持平,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今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金融市场也受到国际资本青睐。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到期兑付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净卖出的趋势。如果考虑到期兑付,外资已经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其中6月份净增持超过110亿美元。   作为外资机构参与中国A股市场的重要渠道,沪深港通北向资金今年大幅加仓。据Wind统计,截至7月28日收盘,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约2209.89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900.20亿元。自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达19455.86亿元。   富达国际全球首席投资官安德鲁·麦卡弗里近日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估值具有吸引力,所有行业的盈利修正等待触底回升,即将展开的半年报业绩期或会带来惊喜,而且中长线投资中国市场的利好因素仍保持稳健,但考虑到经济复苏状况不均,投资者也应保持谨慎。   更多利好还在持续释放。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会议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记者也注意到,近期,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都对更大力度吸收外资等作出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商务部也提出,将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   在具体安排上,一批政策举措有望出台,包括研究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综合性政策,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务实合作;推动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市场准入;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等。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当前外部形势复杂,经济复苏、供应链重构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有效发挥中国经济自身优势,同时通过链接外部市场和资源,来稳定和增强中国经济在全球发展中的位置和动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记者 王文博 张莫 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