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许多国家的央行仍在努力遏止通货膨胀之际,中国则面临一个更令其头痛的问题:试图提振不断下降的价格,对抗通缩。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主要通胀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index)同比下降0.5%。10月份,该指数同比下跌0.2%,比9月份环比下降0.1%。国家统计局还表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第14个月下降,11月份同比下降3%,10月份为同比下跌2.6%。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温和增长4.9%,略低于北京设定的5%左右的年度目标,是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月11日报道说,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下跌比10月份加速,促使敦促北京采取政策措施提振需求及阻止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呼声更高。在CPI和PPI数据公布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誓言要强化对经济的财政和金融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近年因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持续危机、高企的青年失业率以及低迷的消费者信心等因素一直疲软乏力。由于房地产业滑坡和消费疲软,中国今年一直试图遏止价格下跌的通缩。今年2月,消费者通胀开始减缓,到了7月份,第一次跌入通缩的局面。尽管今年8月又返回通胀,9月份保持不变,但是从10月份起再次跌入通缩。尽管通缩似乎表明商品越来越便宜,但通缩对整个经济构成威胁,因为消费者倾向于推迟购买,希望价格进一步下跌。而需求下降可能会促使公司减少产量、冻结招聘或解雇员工,并决定进一步降价以出售库存,从而在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盈利能力。因此,通缩会进一步令经济增长减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花旗银行分析师们在周日公布的一个研究报告中说,随着国内食品价格下跌、国际原油价格调整及国内需求疲软这三大拖累因素,中国的通缩情况进一步加深。而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迹象目前在从商品扩散至服务业。11月份的食品价格同比下跌4.2%,尤其是猪肉价格暴跌31.8%,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下跌的主要拖累。同时,在国际原油价格11月份降至几个月来的最低点后,汽油价格也有所下跌。此外,服务业的通胀也有所减缓。11月份只同比上涨了1%,10月份则是同比上涨1.2%。报道表示,进一步恶化的通缩压力令外界质疑中国的经济复苏潜力。花旗银行的分析说,为防止通缩、信心及经济活动之间的恶性循环,目前已经没有时间等待政策的犹豫不决。作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潘功胜11月月底在香港表示,中国将保持支撑经济的金融政策,预期未来数月消费者价格将会提升。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誓言采取更多行动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者支出。这次政治局会议以及预计这个月晚些时候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为来年的经济政策制定基调。报道表示,投资者在等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有关2024年经济政策发出的更多细节。花旗银行的分析表示,他们预计将很快削减银行的准备金比率以及利率。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目前看来无法摆脱通缩。通缩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再次失去势头。此前,在当局采取温和的减息和其他刺激措施后,中国经济第三季度曾出现增长加速。报道说,中国目前的通缩反映出一方面消费者支出疲软,另一方面库存膨胀。中国的工厂不得不减价,以减少过量的库存。报道援引专注全球宏观研究的BCA Research首席新兴市场和中国经济学家阿瑟·布达赫扬(Arthur Budaghyan)的话警告说,如果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继续下跌,这将冲击公司的盈利,迫使工厂裁员,将经济置于跌入价格、消费和就业都呈现螺旋式下跌的危险境地。布达赫扬表示,通缩已经弥漫于中国经济,因此需要更低的利率以及人民币贬值。报道表示,同时,中国制造的汽车、太阳能板和其他工业产品未来几年泛滥全球市场的前景,激起中国与美国和欧盟新的贸易紧张。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周四在北京与习近平举行的峰会上,呼吁与中国更平衡的贸易关系。欧盟今年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暴增至4000多亿美元。冯德莱恩将之归咎于中国缺乏对外国公司的市场准入、政府优待中国公司,以及产能过剩。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