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外交

新华社马那瓜12月10日电(国际观察)促发展惠民生 中国和尼加拉瓜复交红利不断释放 新华社记者吴昊 2021年12月10日,中国同尼加拉瓜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年来,中尼关系呈现跨越式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快速推进,为尼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当地民众带来新福祉,两国复交红利不断释放。 自贸协定开新窗 “在那次展会上,中国消费者排起长队,期待品尝尼加拉瓜优质牛肉。”尼发展、工业和贸易部部长贝穆德斯对一个月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印象深刻。 贝穆德斯表示,这是尼加拉瓜代表团首次线下参加进博会,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咖啡、海鲜、牛肉、花生、蜂蜜、朗姆酒、雪茄和巧克力等优质尼加拉瓜产品。 图为11月6日在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拍摄的尼加拉瓜展台。新华社记者 高巍 摄 中尼复交以来,经贸合作步入发展快车道。去年7月,两国签署中尼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并启动全面自贸协定谈判。今年5月,中尼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正式生效实施。8月31日,中尼自贸协定正式签署。这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21个自贸协定,尼加拉瓜成为中国第28个自贸伙伴。 作为中尼两国复交以来最重要的双边务实合作成果,中尼自贸协定为进一步激发两国务实合作潜力打开新窗口。贝穆德斯对尼中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满怀期待,访华期间看到的中国便利的电子支付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贝穆德斯看来,中国是推动尼加拉瓜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尼方与华为等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有利于尼中小企业发展。 2022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7.6亿美元。中国是尼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尼是中国在中美洲地区重要的经贸伙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尼总统投资、贸易和国际合作顾问劳雷亚诺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尼方正通过与中方合作打造机场、港口、道路等优质基础设施项目,加强物流链发展,改善贸易通道。“尼方期待成为贸易平台和区域中心,推动中国产品在中美洲找到更大市场,也造福中美洲数千万民众。”劳雷亚诺说。 从尼加拉瓜第一时间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到尼全力支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再到中尼较短时间内签署自贸协定,中尼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尼发展、工业和贸易部预计,今年尼加拉瓜对华出口将同比增长20%;随着中尼自贸协定生效,明年尼对华出口有望大幅增长。 务实合作惠民生 复交两年来,中尼务实合作给尼加拉瓜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首都马那瓜的发展就是生动的缩影。 2021年12月31日,在尼加拉瓜马那瓜举行的中国驻尼加拉瓜大使馆复馆仪式上,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近年来,这座百万人口城市一直希望改善老旧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尼复交后,数百辆崭新环保的中国客车陆续运抵马那瓜,安全快速地在城市街头穿梭,引领居民迈入现代化公共交通新时代。…

舒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2023年是中国与巴勒斯坦建交35周年。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巴关系在传统友好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1965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北京设立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国,5天后,中国外交部就发表声明,承认巴勒斯坦国,中国成为第一个与巴勒斯坦建立关系的非阿拉伯国家。2008年6月起,中国驻巴办主任(大使衔)开始全权负责同巴勒斯坦交往事宜。2013年10月,中国驻巴勒斯坦外交机构名称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勒斯坦国办事处”。2023年6月,中巴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35年以来,两国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友谊历久弥新。 中国一直是巴勒斯坦的政治、经济友好伙伴。政治上,中巴两国领导人高层互访频繁。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并承认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已故巴勒斯坦前总统、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访华次数高达14次之多。近十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牢固,高层互访更加频繁。中方多位高官曾先后访问巴勒斯坦。巴方总统阿巴斯于2013年5月、2017年7月访华,巴外长也曾多次访华或来华参加亚信峰会、中阿合作论坛等相关会议。经济上,中巴两国经贸交往不断加强,2005年5月,两国成立经贸联委会并签署《中国政府和巴勒斯坦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2018年10月,双方签署《关于启动中巴自贸区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并在2019年1月进行自贸协定的首轮谈判。此外,中国还多次为巴勒斯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经济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一直是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正义事业的支持者。中国的巴勒斯坦政策是一以贯之的,主张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基础上,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国认为,巴以冲突反复上演,根本原因是中东和平进程偏离正确轨道,“两国方案”基础不断受到侵蚀,联合国相关决议没有得到切实执行。202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应约同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就巴以问题通电话时表示,巴勒斯坦问题症结在于一直没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一个公道。因此,中国认为,打破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关键在于回到“两国方案”的基础上,强调巴勒斯坦人民应当享有同等的建国权、生存权等权利,并长期致力于在尊重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中国一直是巴以和平的重要推动者和巴以冲突的真心斡旋方。中国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的朋友,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没有私利,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反对扩大冲突、破坏地区稳定的行动,推动局势降温。在中国看来,对话谈判才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武力无法带来持久和平,以暴制暴只会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不管挑战多尖锐,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在每次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始终把推动全面停火、保护平民作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在多边场合之中,只要是有利于推动对话、实现停火、恢复和平的提议,中国都坚定支持。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同有关各方开展密集沟通,为停火止战奔走,为重建和平疾呼。 中国一直为缓和地区局势贡献中国智慧。中国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需要对安全进行更深入思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201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到访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时提出关于解决巴问题的“四点主张”;2014年8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开罗提出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五点和平倡议;2016年6月,王毅在巴黎出席支持中东和平倡议外长会并提出关于巴问题的“三停止”“三探索”倡议;2020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联合国安理会巴勒斯坦问题视频公开会上强调“四个不能”。202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复杂的地区冲突注入更多确定性。 巴勒斯坦问题关乎国际公平正义。当前,巴以局势再度出现动荡,此时中国的公正立场对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非常重要。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对中国努力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发挥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彰显中国维护和平的大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新闻网

纽约 — 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望创下自他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来出访国家最少、出访时间最短的记录。 截至目前(8月15日),今年习近平仅在3月出访俄罗斯一次,全年只在国外度过两天时间。根据彭博社统计,在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的2013 年至 2019 年间,他平均每年出访 14 次,数量超过时任美国领导人。 而现在,习近平让外国政要到北京去见他。今年以来,他会见了法国、厄立特里亚、美国等36个国家的政要。但这比起他疫情前的同期平均每年48个还是少了很多。 “他今年最大的担心就是经济。整个形势导致他不能花很多时间在国外。”独立时评人虞平说。“第二,国际大环境对他出访也不利。他想去的是世界主要国家,但现在这个环境基本不存在了。” 三项国际峰会等待习近平参加 不过,未来4个月,至少有三项习近平渴望的重大国际外交活动等着他:8月金砖国(BRICS)峰会,9月20国集团峰会,和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明年元首外交将掀起新高潮”,中国外长王毅去年底在预测中国今年“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格局”时说。当时,拜登与习近平刚刚在巴厘岛20国集团峰会上会晤,两国外交官员都表示要为落实“拜习”峰会而努力。 但之后局势发生了巨变。2月中国间谍气球入侵美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暂停访华,美中关系呈螺旋式下降;之后虽经拜登政府努力,布林肯和财长耶伦先后前往北京,双边关系有所缓和,但美国和盟国联手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限制,使北京处于极为孤立的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不断下滑,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爆雷事件频传,导致人员伤亡的火灾、水灾接连发生,政府则加大力度严控社会,民间对习近平的不满日益高涨;更别提中共高层的混乱:习近平亲手提拔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被失踪和免职、火箭军领导层发生突变等。 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有关“东升西降”、“百年不遇之变局”、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习近平外交思想”,让人有如恍若隔世之感。 “对习近平来说,不幸的现实是,中国经济目前表现不佳,‘一带一路’倡议比几年前更弱。 而中国自身的侵略行为使得习近平所谓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变得更加困难,” 《外交政策》印太研究资深研究员迈克尔·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说。“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国共产党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习近平现在不是处于这十年里的高点,而是低点。”…

中英关系紧张之际,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周三到访北京,先后与韩正和王毅会了面。他坚称已向见到的每位中国高官提出了人权问题。同天,伦敦议会发布报告敦促苏纳克政府对中国采取威慑外交。 英国外交大臣克莱沃利(James Cleverly)周三(8月30日)到访北京,他先后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克莱沃利是五年来首次访问中国的英国外交大臣。 据法新社发自北京的报道,詹姆斯·克莱弗利说,“我与几位中国政府高级官员进行过交谈,并在每次会议上都提出了人权问题”。 他补充说:“我认为中国政府理解英国在捍卫人权方面的坚定立场,我将继续就这些问题发声。” 香港新疆西藏人权 法新社说,在经历了2015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所期望的“黄金时代”之后,伦敦和北京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明显恶化。英中两国存在不同立场,特别是在镇压前英国殖民地香港的民主运动、新疆维吾尔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命运或在西藏人权遭侵犯的指控上。 据法广驻香港特约记者麦燕庭报道,位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香港监察”促请英国外交大臣克莱沃利敦促中国遵守《中英联合声明》,并释放香港所有政治犯,包括前《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香港和新疆局势是中国内政”,中国政府”不许任何外国干涉”。 在上个月,中国批评英国对流亡海外的香港民运人士提供”保护”,中国认为这些人是”逃犯”,并悬赏通缉他们。 另外,上周日,中国国家媒体还呼吁伦敦”归还”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文物。 议会促”威慑外交” 据英媒天空电视报道,克莱沃利先生表示,面对面的交流将有助于两国避免误解。他还说,此行意在寻求”重启”英中关系,但他也承诺,会在访问期间提出对人权和香港待遇的关切。 在克莱弗利先生访华之际,伦敦议会周三发表了一份对中国政府持严厉批评态度的报告,称中国是”对英国及英国利益的威胁”,并呼吁英国政府发展”威慑外交”。 在访问之前,克莱沃利先生说:“从气候变化到流行病预防,从经济不稳定到核扩散,任何重大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 这位英国外交大臣还说,“中国的规模和历史及全球重要性意味着不容忽视,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责任。而这一责任意味着中国要履行其国际承诺和义务”。 另据BBC说,乌克兰战争和网络安全也被提上了英国外交大臣访华的议程。该媒体还介绍,此次英国外交大臣访北京之前,一些英国议员抨击苏纳克政府的对华方针”不自洽”。资深保守党议员伊恩-邓肯-史密斯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将其比作”绥靖主义”。…

中国对外关系法将于7月1日正式生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最高负责人王毅称,要善用这一“法治武器”来反制裁。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周三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该法律被外界视为是中共建政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习近平主导的“战狼”外交。 法律规定,“对于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 分析人士认为,该法出台,意味着习近平当局以法律的形式彻底埋葬了中共当局在习近平执政前奉行的韬光养晦策略。王毅称,该法律为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王毅29日在人民日报做了进一步阐释,称中共制定“对外关系法”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王毅紧扣习近平的思路,称目前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风险挑战并存及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善用“法治武器”,“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外斗争法律‘工具箱’充分发挥法律作为国际秩序‘稳定器’的积极作用”。 王毅的解释明显针对美国和西方而来,他称,制定『对外关系法』是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针对外国对我国的干涉、制裁、破坏等行径,明确反制、限制性法律规定”,有利于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 习近平执政以来,西方普遍的共识是,中国对内更加蔑视人权,对外不断扩张,行事作风愈来愈专断独裁。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暧昧态度更引起西方国家警惕。数月以来,美国和欧盟强调对华关系“去风险”,美国更是将一大批被指协助当局监控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直接、间接支援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的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 在北京与美国及西方盟友关系陷入僵局之际,中国推出此法,意图“震慑”西方国家,以法律手段强化“反制”,反对西方“遏制”,在当前背景下,尤其是对抗美国在某些敏感领域对中国实施的高科技产品禁运措施。 王毅毫不含糊地说,『对外关系法』为中国依法行使“反制裁、反干涉的正当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问题专家莫里兹·鲁道夫分析,反制外国制裁并非中国『对外关系法』的唯一目的,“当中国以不符合国家安全利益的名义不准备实施某些国际条约时,它会拿出这部法律为捍卫其政治立场服务”。“该文本还为中国效仿美国的治外法权原则,为在境外使用中国法律铺路。” 王毅称,该法律是“以法律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成果”,因此,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这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而是以习近平思想去定义、试图钳制外国人政治表态的法律。 资料来源:rfi 新闻

最近结束的中国-中亚首脑会议——首届此类峰会——反映了中国的中央王国愿望——旨在恢复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帮助中国支持其在中亚的中央王国愿望——战略、经济和连通性——的是复兴古老“丝绸之路”的面纱。由于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对中国严重的战略依赖,随着北京明确其在中亚的意图,莫斯科在该地区的地位可能正在改变。 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基于中亚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愿景”,其中包括发展基础设施以促进贸易,并在中亚担任新的领导职务一个历史上一直受俄罗斯控制的地区。 北京共签署了9份多边文件、54项协议和19项新的合作机制,北京毫不含糊地表示,此次峰会将“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全球意义” ”。 六方——中国和中亚五国——同意每两年举行一次峰会,下一次峰会将于 2025 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随着中国-中亚峰会机制的正式化,包括在北京设立官方秘书处,中国还展示了其对该地区的长期计划。 习近平重申,中国希望“扩大产业和投资合作,进一步建设连接中国与中亚的运输走廊,支持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鼓励高技术合作,确保该地区的粮食安全。 ” 虽然中国已经是中亚的重要经济参与者,但其进一步扩张的意图源于其迫在眉睫的工业和战略需求,其中还包括开采稀土矿产。 在安全方面,中国领导该地区并填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成的空白的意图无疑是明确的。在西安宣言中,中国和中亚共和国同意“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以及贩毒和跨国有组织犯罪(和)……安全、救灾,继续帮助阿富汗人民维护安全稳定,实现和平重建。” 这种十字军方式让中国处于领先地位——至少目前在原则上是这样。与此同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削弱了莫斯科在中亚的主导地位,北京当然发现现在是利用该地区地理邻近、连通性、贸易和安全利益的时机。此外,中国进入莫斯科的后院表明北京长期以来寻求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互动。 几十年来,中国与中亚的接触建立在莫斯科支持北京地区利益的基础上。现在情况可能正在改变。 另一方面,通过与俄罗斯的“不是盟友但胜于盟友” ——中国交朋友,中亚国家正在北京寻求一个平衡者。尽管俄罗斯将自己定位为中亚共和国的保护者,但莫斯科有可能成为对它们的严重威胁,因为中亚共和国的有效性一再受到俄罗斯的质疑——经常将它们称为“人造的”国家’。 普京的“俄罗斯世界”宏伟愿景——强调莫斯科有责任保护其边界以外的俄罗斯少数民族——继续对中亚共和国构成威胁。这些共和国拥有大量的俄罗斯族裔人口,这通常被视为俄罗斯影响力的有形基地。 因此,尽管普京在 2023 年 5 月…

以多元性为特征的全球秩序需要各种各样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根据其独特的文化视角积极影响治理规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霸权世界秩序的特点是单一大国的主导地位,传播统一的叙事。中国在印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的霸权野心,由于其对国际关系的不成熟和不巧妙的处理方式,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北京在过去十年及以后的外交、经济和军事举措无疑增加了中国在整个亚洲的影响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俄罗斯以及同中亚、印度、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长远来看,北京影响力的扩大和亚洲对中国倡议的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毫无疑问,中国是亚洲大陆的主导国家,它拥有蓬勃发展的经济,在与其他亚洲国家竞争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体经济增长。 然而,为了表面上阻止中国成为地区霸主,美国及其亚洲盟友寻求在印太地区维持微妙的力量平衡。他们担心北京会逐渐说服其邻国远离美国,接受中国的主导地位,并在关键的外交政策决策中遵守北京的偏好。因此,以这种方式行使权力的主导大国使自己不易受到封锁和其他形式的胁迫,同时即使在没有直接统治的情况下,也能在其影响范围内赢得较弱国家的尊重。没有地方威胁使得区域霸权更容易在需要或愿望出现时将力量投射到其他全球领域。此外,尽管是霸权秩序的关键组成部分, 尤其是印度,由于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年轻人口比例,都已经超过了中国。国防开支的大幅增加表明,中国的许多周边国家都在积极参与积极的平衡努力。除美国外,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在共同努力。随着对中国霸权的担忧加剧,这些国家可能会采取更加坚决的措施作为回应。 尽管如此,南亚在历史上很少成为美国建立全球霸权努力的重点。然而,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越来越多地利用其作为地区捐助者的角色,表现出使用武力和偏袒一方的倾向,尤其是在印度与其邻国的领土争端方面。中国接触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其在海上交通路线上的战略优势。这一战略迫使该地区陷入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必须谨慎驾驭经济合作和战略影响。该地区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了强硬态度,并选择了吸纳彼此的利益,尽管中国的实力在物质上处于劣势。 由于缺乏作为超级大国的文化合法性以及偏爱广泛的经济活动,中国假装对整个亚洲的双赢局面受到质疑。当它们与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以及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现行规范相互作用时,支持中国霸权统治愿望的部门不断受到质疑、反对、重新谈判和再生产。此外,中国的崛起无疑对维持全球经济增长势在必行,其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个我们在各个领域的无所不能不再是绝对的世界里,美国人将面临艰难的适应挑战。不过,我们可以适应变化,因为我们具有灵活和弹性的天性。美中两国将继续以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综上所述,由于不仅仅是美国或中国,多个国家将参与权力分享,未来的世界可能会比过去更加复杂,并以更加“民主化”为特征。与北京和华盛顿都有可靠联系的国家将有很多机会控制其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不应有主导力量,不应有“ G-2 ”之类的东西。 来源: moderndiplomacy

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伯恩斯上个月访问了中国,这是拜登总统最信任的官员之一的秘密访问,表明白宫对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关系恶化的担忧程度。《金融时报》写道,比尔·伯恩斯 (Bill Burns) 上个月的访问是拜登政府官员访问北京的最高层。 五名知情人士表示,经常被委以微妙的海外任务的前高级外交官伯恩斯前往中国与官员会谈。 这次访问是拜登政府官员对中国进行的最高级访问,正值华盛顿推动与北京进行高层接触以稳定两国关系之际。白宫和中央情报局拒绝置评。但一名美国官员表示,伯恩斯在访问期间会见了中国情报官员。 这位美国官员说:“上个月,伯恩斯局长前往北京会见了中国同行,并强调了在情报渠道中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 伯恩斯的访问发生在同一个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维也纳会见了中国最高外交政策官员王毅。白宫直到会议结束才宣布这次会议。伯恩斯此行也是自2021年7月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访华以来,美国官员对中国进行的最高级别访问。 拜登曾多次要求中央情报局局长在国内外执行微妙的任务。伯恩斯于 2021 年 11 月前往莫斯科,警告俄罗斯官员不要入侵乌克兰。 多名知情人士称,拜登去年派伯恩斯前往国会山,试图说服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要前往台湾。在 2 月份开始的一个特别动荡的时期之后,白宫一直试图启动与中国的交流,当时疑似中国间谍气球飞越北美。 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 11 月在巴厘岛举行的 G20…

对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适当性,一位石油追踪者表示,“这些制裁仍然是‘没有獠牙的老虎’……” 尽管西方对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但它通过替代市场进入欧洲市场,而来自欧洲能源中心的信息和数据表明,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对其进行提炼并将其再出口到欧洲,半岛电视台指出。 自一年多前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以来,欧盟对俄罗斯石油行业实施了多项制裁措施。 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克普勒数据分析中心认为,由于俄罗斯成品油流向联盟国家,欧洲的措施并未奏效,这表明印度正在从纯粹的经济利益角度看待能源问题安全和乌克兰战争,也不认为自己是“政治游戏”的一部分。 开普勒中心石油供应追踪员维克托·卡托纳告诉半岛电视台,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之前,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出口仅占印度需求的1%,表明现在在40%至45%之间波动。. ,并且印度在 2023 年 4 月每天进口超过 200 万桶俄罗斯石油。 专家补充说,开普勒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印度对欧盟国家的汽油、柴油和其他衍生物的出口显着增加,并补充说新德里没有庞大的石油储备,这意味着印度对欧盟国家的出口大幅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 此外,芬兰能源研究中心 CREA (CREA) 证实,西方国家在过去 12 个月中通过多个国家(主要是印度)从俄罗斯石油进口了价值 420 亿欧元的石油产品。…

总统在伊塞克湖沿岸的旅游城市乔尔蓬阿塔主持了第二届中亚-欧盟峰会,他回顾了该地区在两大洲之间货物中转的优越位置。 扎帕罗夫补充说:“交通、物流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可以成为中亚经济增长的引擎,该地区可以成为欧亚之间的连接枢纽,这将使各方受益。” 在此背景下,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铁路项目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将连接该地区与欧洲、中东和北非。 “中亚和欧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指出,在这方面,他提议在负责运输的项目范围内创建一个改善运输和物流链的平台结构。 来源: pl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