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共产党

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正在动荡中加速演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对这些“变”,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笔者认为,这里的百年变局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百年之变,而应该是五百年之变,“变”的核心主要在于“东升西降”。 “地理大发现”开启西方五百年优势 世界格局一般取决于国家间力量对比,过去500年来的局势恰恰是西方力量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主导地位。为什么是从500年前算起呢?因为西方这种优势主要是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的,即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1522年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那时候起。 “地理大发现”给西方带来两大优势。一是知识优势。它们对世界的了解较之当时的东方变得丰富和领先很多。二是资源优势。西方本来就有殖民传统,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以后立即开始大规模殖民并在较短时间内占据南北美洲、澳洲、非洲和乌拉尔山以东的北亚等地区。欧洲面积只有大约1000万平方公里,而在殖民扩张之后染指或占据的范围在地理上差不多相当于11个欧洲。与之对应,欧洲掌控的资源大为扩展。地盘和资源急剧增加而人口没有相应程度的增长,就导致了人力相对不足,进而推动欧洲寻求发展机器并一步步走向工业化,逐渐以较早的工业现代文明领先东方相对落后的农业文明,西方工业社会也对东方农业社会形成“降维打击”。 “东升西降”带动世界进入“大争之世” 西方因为“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超越东方并主导世界,构成过去500年来世界历史的一个基本特点。但进入本世纪后,这种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东升西降”态势。“东升”主要就是三支力量。其中首要也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中国,另外两个则是印度和东盟。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将之简称为“CIA时代”,即中国(China)、印度(India)和东盟(ASEAN)的时代。虽然拉美、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西亚、中亚等这些广泛意义上的东方力量还未全面崛起,但以“CIA”为标志的亚洲时代到来,已足够撑起“东升”局面。 “西降”则主要表现为两支力量相对走弱。西方的主体通常是指美国、西欧和日本。目前美国的相对实力依然很强,但它的“左膀和右臂”即欧洲和日本都在出现明显走弱。作为欧洲主体的欧盟于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后宣告成立,当时初始15个成员国GDP总和高于美国,而现在扩员到27国后,欧盟GDP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也排在中国后面——2022年美国GDP 25.5万亿美元,中国约合18万亿美元,欧盟加起来只有16.7万亿美元。除了在经济总量上表现乏力,经济结构上也面临短板和困境,比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不少新兴产业目前主要呈现为中美竞争态势。美国风险投资机制拥有较为长远的战略眼光,较早就在这些领域下注直到现在收获果实,随后中国主要科创企业立即跟进并快步追赶,而欧洲目前几乎没有动作。 日本经济乃至综合的国际影响力下降也较明显。2021年日本GDP大约5万亿美元,去年因为日元贬值等因素降至4.23万亿美元,具体到人均只有3.7万美元,已经低于发达国家人均GDP标准4万美元。而且日本经济未来增长潜力堪忧,日本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持续集中在汽车和能源等少数领域,使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优势产业分布上稍显失调,对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更是力有不逮。 这就是当前西方世界内部的一个概况。而在“左膀右臂”走向衰落的时候,美国不是施救而是进一步“割韭菜”。 东方“CIA”三支力量上升而西方欧日两支力量相对下降,让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并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就更明显了。如前所述,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过去由西方主导的秩序和格局走向消解或变革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大国竞争加剧。借用中国古话就是“大争之世”开始,就像中国历史上西周结束转入东周列国时代,各诸侯国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和谋划来求生存发展,天下就此进入春秋争霸、战国争雄时期。以此类比,当今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就相当于进入了世界意义的“春秋战国”时代。而在这种“大争之世”,关键还是要看最有分量和影响力的国家或行为体如何发挥作用。 欧洲的选择对未来世界格局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或行为体当数六方,即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加上印度和日本。但这六方还有分层,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是中美俄欧四家,印度和日本目前相对仍然稍弱。那么观察甚至预测世界格局演变趋势,一个重要视角就是考察中美俄欧的关系走向。 目前来看,其中的中俄关系表现稳定,目前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其他几对关系中,中美和俄美之间各有竞争博弈甚至激烈对抗。因为乌克兰危机尤其俄乌冲突爆发,欧俄关系处在历史低谷,欧美跨大西洋关系较之前些年有所拉近,但欧洲在中美之间还未明确倒向美方。一是因为中欧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较之俄罗斯甚至美国,中国在战略层面对待欧洲最为真诚,法国等一些老欧洲国家对此有所体认,而且中欧在不少问题上立场接近。毕竟,老欧洲是西方现代化工业文明发源地,至今仍具有强烈自尊,一直有着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诉求。相对于美国试图把欧洲当枪使和对它的颐指气使,中国对欧政策保持长期稳定,始终视欧洲为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立一极。 总体来看中美俄欧四方之中,中美竞争加剧、俄美对抗升级以及中俄关系持续提升,都可视为衡量,主要的变量或不确定性来自欧洲。欧洲如果彻底与美绑定对抗中俄,就将极大推动“新冷战”的发生。相反欧洲如果保持战略清醒,“新冷战”就打不起来。 维持中欧关系稳定机遇挑战并存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它虽追求战略自主但深感因为传统和现实因素抵抗不住美国的控制和施压,亟需借助一定外力。放眼来看,欧洲能够借助的主要外力中就包括中国,恰好中国又支持欧洲追求和保持战略自主,这就构成了某种战略共识。 除了战略层面有契合点,中欧在不少具体领域也有广泛共同利益。经济层面,随着中国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双方竞争因素虽有所上升,但仍保持高度互补性。欧盟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中欧一直有着较为良好的经济共生关系。对于世界多极化和诸多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双方也有相似立场。比如在欧洲本土,对于推动俄乌冲突走向停火乃至最终政治解决,中欧立场大体趋同;再如中东地区,中方调解伊沙矛盾有助于促进地区稳定,而中东稳定对欧洲来讲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缓解难民危机以及恐怖分子输入等难题。如此等等,中欧不但没有直接冲突,还对世界诸多地区和热点问题拥有共同立场和利益诉求。而在相关全球性问题上就更不用说了,双方在气候变化、医疗、科技、世贸组织改革等诸多议题上都有共识和合作基础。 总体而言,在很可能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特征的中美俄欧关键四方之中,欧洲是一个关键变量,在美欧没有彻底绑定的时候提醒并推动欧洲保持一定战略自主至关重要,欧洲内部这方面的声音也较强烈。接下来就要看中欧双方具体怎样去做,能否基于既有战略共识、共同利益诉求以及诸多领域合作前景推动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当然,欧美毕竟是长期盟友,这决定了中欧关系发展很难完全摆脱“美国因素”的干扰和阻挠。欧洲内部也有所谓“大西洋派”尤其是个别新欧洲国家从中作梗,这使欧洲以一个整体追求和实现战略自主并不容易。…

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30日电(记者席玥 埃莱娜·丘基马尔卡)基多消息:厄瓜多尔政府部长亨利·库卡隆日前在基多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走现代化繁荣发展之路的中流砥柱。   库卡隆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他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未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近年来,厄中关系发展富有成效,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我们希望同中国继续保持相互尊重的互惠关系”。   库卡隆强调,特别感谢中国在新冠疫情时期向厄瓜多尔提供新冠疫苗,支持厄抗击疫情。“如果没有中国的无私支持,厄瓜多尔疫苗接种进程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厄瓜多尔人民对此永远怀有感激之情。”   库卡隆说,近年来,厄瓜多尔和中国在经贸和社会等各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两国在今年5月11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合作成果都为厄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来源:新闻

  近日,《中国共产党简史》俄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7月1日,该书多语种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郗卫东介绍了图书翻译出版有关情况。他表示,《中国共产党简史》多语种图书的出版发行,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的献礼。参与翻译工作的专家学者精益求精、字斟句酌,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一起,共同打造了这批党史经典外译著作。   据悉,《中国共产党简史》多语种图书的出版发行,为外国读者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权威而真实的文献,对于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张研) 来源:新闻

中新网7月2日电(吴辛茹 彭大伟)近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接受中国新闻网专访,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倾听人民的需求,并且积极回应民意。”   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实干、睿智而且勤勉。中国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达到了一流的现代化水平,这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参考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做了深思熟虑的谋划和合理布局,且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时刻与民众保持联系,以此来保证前行的方向不出偏差。 佩里表示,中国共产党认真倾听人民的意见,积极回应民意,为人民创造福祉。在前行的道路上,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在采访中,佩里以农业现代化为例,点赞“中国速度”。他坦言,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农业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一些国家可能需要两三百年的时间,但是中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只花了不到40年。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佩里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进程非常满意,人们逐渐适应了这些变化,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更加快乐富足。”他还建议世界其他国家都向中国学习,更多地依靠人民来推动现代化,根据自己的国情来采取行动。(制图:中新网 王璐瑶 创意:谷丽萍 孟湘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我曾作为《金字塔报》常驻记者在中国工作。从那时起,我便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结束任期回到埃及后,我几乎每年都会到访中国。多年来,我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令我惊讶的是,即使在较短时间内重访中国城市,也能发现许多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步步改变着国家面貌。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与信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这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成就。我曾走访西藏、陕西等地的一些农村。当地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脱贫方案,或是通过实施易地搬迁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或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或是以就业指导、低息贷款等举措帮助农民就业创业。这些努力的共同目标,就是帮助人民增加收入,使其过上更好的生活。目前,中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真正惠及人民的现代化。中国科技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在中国,民众出门基本上不需要携带现金或信用卡,只需一部手机便可轻松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下单、支付等。中国在治理荒漠化、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绿色发展方面也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中国政府致力于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条件,加强社会保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人才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中国将具备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国情复杂,实现现代化必将是一个不断克服挑战的过程。目前,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有14亿多人口,让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埃及是中东人口大国,在寻求发展振兴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与中国相似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实现现代化的希望。   中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新机遇。中国努力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由此释放的消费需求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也将为世界各国持续带来发展红利,惠及各国人民。 来源:世界人物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多国驻华大使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也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李帛尧摄)   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印象深刻。他说,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让人民脱贫致富,生活得有尊严。让14亿多人过上好日子绝非易事、任务艰巨,中国的成就令人赞叹,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 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施雷斯塔(陆宁远摄)   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施雷斯塔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当前中国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景充满信心,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承诺都会兑现。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陆宁远摄)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至上理念,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生活更美好。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也促进全球发展繁荣。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成果。  刚果(布)驻华大使雅克·尼昂加(陆宁远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刚果(布)驻华大使雅克·尼昂加对此有深刻理解。他表示,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各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考虑各自的文化因素,发展道路必须与各国国情相适应。过去,西方殖民者将西方民主体制强加给非洲,却没有考虑非洲的实际情况与文化因素,这就是西方民主在非洲遭遇如此多问题的原因。刚果(布)也应该探索刚果(布)式现代化。(毛莉) 来源:zjol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