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信息

法兰克福 (10/03 – 30) 据塔吉克斯坦农业部称,该国温室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全国有 950 个温室在运营,总面积为 166 公顷,而 2020 年温室面积仅为 101.5 公顷。截至目前,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3.9公顷,其中西红柿16.2公顷,黄瓜9.3公顷,其他蔬菜18.5公顷,还有柑橘类水果。温室播种仍在继续,”该部表示。 塔吉克斯坦对农业创新的承诺体现在温室栽培方法的不断发展中。园艺和蔬菜种植研究所所长阿利夫·托利博夫强调了五种方法,强调选择适合每种方法的作物并优先考虑抗病虫害品种的重要性。 塔吉克斯坦的地理优势、肥沃的土壤、熟练的劳动力、温和的气候以及既定的市场地位有利于温室扩张。种植迈耶柠檬的马吉德·绍耶夫(Madjid Shoyev)和种植数千株番茄幼苗的阿扎马特·阿卜杜拉赫莫诺夫(Azamat Abdurakhmonov)等农民的成功故事展示了温室农业的盈利能力和潜力。 例如,来自 Khatlon 地区…

巴黎 (10/03 – 40) 塔吉克斯坦兴建 335 米高的罗贡水电站大坝的工程正在快速推进,但成本却在不断上升,以至于政府很难找到完成工程所需的资金。 让杜尚别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是,环境监管机构呼吁国际开发贷款机构暂停向塔吉克斯坦分配任何未来资金,等待对该项目进行新的评估。 预算超调的程度是惊人的。 在 2 月 16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长 Faiziddin Kahhorzoda 透露,政府将于 2023 年在 Roghun…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于11月5日到10日在上海举行。开幕在即,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搭建布展“加速跑” 记者10月31日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了解到,第六届进博会展台主体结构搭建基本完成,展品布展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预计于11月2日完成所有展品布设。 据介绍,继10月24日进博会首批展品正式进场后,第六届进博会各大展馆搭建布展工作就进入了冲刺阶段。最近几天进博会各展馆都陆续迎来展品进馆高峰,展馆门口都是来来往往、载满展品的大货车。记者在技术装备展区看到,所有展台主体结构搭建已基本完成。有不少大型展品陆续安装完毕,一些展品已开始进行调试。 工作人员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部布展施工(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本次文物艺术品板块的展区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为历年之最。目前,大部分艺术品已顺利“入住”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内,还有部分艺术品也正在从全球各地运往上海。最近三天,预计约有70件、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品分批次出区进到进博会现场,申报的货值近7亿元。作品包括莫奈的《冰块,班纳库尔周边》、马蒂斯的《撑绿伞女子像》、奈良美智的《无题》、张大千的《阿里山晓色》、乔治·马修的《达胡特》等作品。 上海“盛装”迎接进博会 展馆内在紧张布置,展馆外已是井然有序。“四叶草”是进博会的核心“舞台”,作为“舞台”门面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已“定妆”,静待进博会开幕。 据介绍,第六届进博会场馆的绿化布置以“海纳百川、共享未来”为主题,主要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南广场以及西厅展开。角堇、百日草、孔雀草、一串红、向日葵以及水生植物等近20种、68万盆鲜花植被由南向北覆盖1.05万平方米的南广场区域,全景展示中华大地锦绣缤纷的自然之美。 在大草坪上,新设的数字标志“6”由百日草配合亚克力材料组合打造,是进博会6周年的主题元素设计。“6”的外形轮廓如两条丝带圆融、顺畅地连接在一起,寓意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进博会期间,鲜花怒放、绿意盎然的不只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人民广场、陆家嘴等百个景点、百条花道、百里花带均已打造完成。 上海机场第六届进博会接待服务中心启用 11月1日,集咨询服务、商务服务和大会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进博接待服务中心和服务专用柜台在上海浦东、虹桥两场4座航站楼的到达区域全面启用,为来沪参会的宾客提供多国语言翻译、信息查询、交通引导、应急帮助等一站式服务。 400余名上海机场青年志愿者每天在航站楼、交通中心、停车库等区域提供指引问询、大会宣传、行李搬运等志愿服务,其中,专门有40余名擅长英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青年志愿者为参展外宾提供外语接待服务。 为了让境外人士消费支付更加便利,浦东机场在国际到达区域专门设立“移动支付服务台”,提供移动支付绑外卡指引咨询服务,帮助境外旅客更快熟悉智能支付方式。 上海警方采取多项便民措施 往年进博会召开期间,有民众会感叹在管控区内无法叫到网约车。今年,这个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据警方表示,第六届进博会期间,警方将在停车场内增设非预约社会车辆即停即走通道,方便展商、观众使用网约车出行。 “这个方法在此前的工博会等展览期间已经进行了试运行,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机制,也得到了参展、观展人员的好评。”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交警支队勤务路设大队大队长沈秋表示。…

  新华社达卡8月15日电 特写:“因为中国项目,我们的水又变清了”——孟加拉国达舍尔甘地村见闻   新华社记者孙楠   “因为中国项目,我们的水又变清了。”74岁的孟加拉国老伯阿卜杜勒盘腿坐在船上,笑着告诉记者。   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东南郊区的达舍尔甘地村有一汪清澈的湖水,阿卜杜勒在这里经营着一艘观光船,供游人休闲娱乐。   “几年前这里还不是这样的。”阿卜杜勒感慨地说:“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里,一开始这里很干净。但是随着达卡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差,垃圾遍地。”   然而,令阿卜杜勒没想到的是,这两年家乡的水又清澈了,甚至自己还可以靠在河里养鱼和经营观光船谋生。   这一变化,源自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的投建和运行。   作为孟加拉国第一大城市,达卡市人口近2000万,且增长势头迅猛,城市生活污水基本是直接排入河道。为改善当地水环境,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中孟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点项目,2017年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并负责运维的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工。   走进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散发臭味的污水进入处理池,经沉淀、生化反应处理、紫外线消毒等方法处理后,经排水口汇入附近河流。   据项目经理任瑞柯介绍,污水厂建设一直秉持低碳环保、因地制宜的理念,在处理厂建造、污泥焚烧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需求和实际情况,引进国内最新技术和标准,使出水水质及污泥焚烧净化烟气排放指标等均优于合同标准。   目前,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达卡市区近5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是孟加拉国首座现代化大型污水处理厂、第一座现代化污泥焚烧厂,是南亚最大单体污水处理厂,也是中国“喷雾干化+回转窑焚烧工艺”专利技术和设备首次在海外建成投运。自2022年3月投产运行以来,项目累计处理污水达1亿5千万吨。   站在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处的河岸边,孟加拉国环保主义者舒曼说,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缓解了达卡面临的城市污水处理危机。   “我们看到处理过的水被排放到这条运河里,然后运河里的水又汇入河流中,达卡的水变得更干净了。人们在这里洗澡,在这里捕鱼,很好地利用这里的水资源。”舒曼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将因此得到改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种类的鸟在这里飞翔,河里也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鱼在游弋”。   污水厂周边曾经的臭水河,如今已河清水秀。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日前表示:“这一项目的投入运行是孟加拉国污水系统总体规划实施的开始,将在改善相关地区河流水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是中国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干净了。”说着,阿卜杜勒又摇起了船桨,开始接待新一批游客。一旁,当地的孩童们正尽情地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玩耍,老黄牛也不时蹚入水中解暑降温。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