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根据《马尼拉宣言》,在南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演习于周一开始,菲律宾海军与其盟友在吕宋岛以南参加演习,以加强该国对西菲律宾海的海上主权。 演习将持续两周,菲律宾、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英国的船只以及来自这些国家的数百名士兵以及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的少量士兵参加。 据菲律宾媒体专业人士称,此次训练是今年年初以来约500次训练和演习的延续,演习由菲律宾军队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进行,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参与较少。2021年进行了约300次训练和演习,并且预计2024年将进行更多,而美国是亚太地区参与人数最多的。 此次演习正值菲律宾西海岸三描礼士地区渔民工会周一上午报告称,中国海警在帕纳塔格礁(黄岩岛)的骚扰行为不断增加。根据各自的地图,这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争议地区,但它更靠近菲律宾海岸。 中国海警阻止菲律宾渔民进入该海域捕鱼,而中国渔船则在礁石另一边自由活动。 海牙常设仲裁法院驳斥了中国的地图主张,中国声称对这些海域拥有主权,法院判菲律宾胜诉,因为菲律宾拥有最近的海岸。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西菲律宾海是南海东部,是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因为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国家,其主权延伸至距离其岛屿海岸约200海里的范围。 面对中国的海上扩张,它声称这片海洋属于其古代王国,菲律宾的立场变得更加自信,吸引了盟国。 前所未有的扩大 菲美与其他盟国的联合演习在30年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加,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美菲防务合作将更加密切。 在此背景下,美国印太地区司令罗密欧·布劳纳将军谈到了与菲律宾同行就扩大美军在菲律宾群岛的军事基地数量进行的讨论。在加强两国防务合作的协议框架内,这对对抗中国的扩张具有战略重要性。华盛顿有权使用九个菲律宾基地,其中一些位于北部且最靠近台湾。 菲律宾参议院议长胡安·米格尔·祖比里表示,菲律宾需要支持盟友对抗中国,而不仅仅是在军事上。而且在经济上,他赞赏美国在实地和国际论坛上捍卫菲律宾主权的立场以及其他国家的立场,如澳大利亚、日本、越南、韩国、欧洲国家。 印度还与日本和美国一致同意统一这些国家在印太地区存在的战略视野,其中一些在最近组织的菲律宾-印度海上合作对话中得到了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它超越了安全和国防层面,涉及蓝色经济、可再生能源和自然资源勘探。 安全和情报预算 这些演习是在菲律宾众议院就西菲律宾海和南中国海危机进行长时间讨论几天后举行的,政党领导人要求向四个政府机构分配与南海局势有关的秘密和情报任务的拨款,它们是海岸警卫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情报协调委员会以及渔业和水产资源部。 菲律宾政党领导人对中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海域的行为表示深切关注,强调这影响了菲律宾渔民的权利,影响了和平与区域合作的氛围。 另一方面,菲律宾参议院议长则表示,参议院将赞扬众议院的决定以及各政党领导人的提议,并在四个政府机构之外补充,支持菲律宾陆军也很重要。他还指出,国家预算中的所有秘密预算都将在此框架内进行审查。 加强海岸警卫队的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申请加入海岸警卫队或志愿加入海岸警卫队的人数最近大幅增加,预计船舶数量也会增加。截至2022年底,已有2.2万名新成员加入海岸警卫队,预计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3万人。 大约两周前,海岸警卫队还收到了美国捐赠的占地3900平方米的一个新的教育综合设施,用于培训新加入的成员。与此同时,菲律宾国会正在审查一项关于海岸警卫队现代化的法律,目的是在未来几十年内增强其能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10年来,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携手各方为持久和平凝聚更大合力,为普遍安全创造有利环境,为共同发展注入更强信心,为文明互鉴提供重要动力,为生态保护采取更多行动,持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7月,全球超过3/4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奏响“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有效推动共建国家发展,不断增进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等一个个旗舰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欧班列10年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准箱,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鲁班工坊”帮助20多个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   发展是安全和文明的物质基础。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破解发展难题、重振全球发展事业作出贡献。全球发展倡议最根本的目标是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核心的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理念是倡导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最关键的举措在于坚持行动导向,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主持召开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提出落实倡议的32项重要举措。目前,32项重要举措已有一半实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不断扩大,200多个合作项目开花结果。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表示,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加强合作“是实现我们为人民和地球设定的共同目标的关键”。   安全是发展和文明的根本前提。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和实现共同安全、普遍安全注入了信心。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挑战,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30多年来,中国已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化解冲突而呼喊,为促进和平而奔走,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复交,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致力于同各方开展反恐、公共卫生、数字治理、生物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中国行动充分展现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国际人士表示,全球安全倡议填补了全球安全架构的空白,中国成功实践这一倡议,充分证明中国是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捍卫者。   文明是发展和安全的精神支撑。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促进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注入动力。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向全世界发出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推进形式多样的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举办精彩纷呈、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年、艺术节等活动……中国积极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精神动力。   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光明的前途不会自动到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心和决心是首要,格局与胸怀是基础,担当与行动是关键。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和衷共济、携手同行,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旗帜,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和音) 来源:gmw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