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中国人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自10月9日以色列军方宣布切断对加沙地带的供水、供电,实施全面封锁之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愈演愈烈。《环球时报》记者10月14日从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SDG中心)获取的最新卫星影像显示,由于以色列切断了电力供应,在全球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的加沙地带夜晚几乎完全陷入黑暗,这与该地区此前夜晚的灯火通明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凸显出加沙地带民众当下生存处境的艰难。 公开资料显示,加沙地带是一块长41公里,宽6到12公里的狭长地带,在总计约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0多万人口,绝大部分为巴勒斯坦人。这里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和西班牙马德里和英国伦敦相当。利用SDG中心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的微光成像仪,在当地时间9月14日晚10时左右拍摄的加沙地带夜景图像显示,在此轮巴以冲突之前,整个加沙地带的夜晚灯火通明,这也直观反映了该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 加沙地带三分之二的供电来自以色列,在以色列宣布对加沙地带全面封锁之后,10月11日,加沙地带唯一发电厂因燃料短缺也不得不关停,该地区彻底停电,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道主义灾难开始显现,巴勒斯坦卫生部10月11日警告称,加沙地带的所有医院的发电用燃料即将耗尽,这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0月12日发出警告,由于缺乏电力供应,加沙的医院正在变成“墓地”。停电还影响了当地通信系统的运作和居民的日常食品保存,民众也无法从银行取出存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3日还指出,断电在加沙地带还引发了饮用水危机。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当地时间10月12日晚10时左右获取的最新卫星影像也显示,在彻底断电之后,整个加沙地带的夜晚几乎完全陷入了黑暗,只有零星的灯火,这也意味着整个加沙地带陷入了瘫痪,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已无法得到保障。 带有微光成像载荷的卫星,通过探测夜间灯光的强度和分布,具有反映一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居水平的能力。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在轨运行具有微光成像能力的卫星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以色列三国。其中美、以的微光成像卫星主要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测绘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该卫星由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研制,也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规划的首发星。该卫星自在轨运行后,其数据产品面向全球进行共享,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所需的数据支撑,为缩减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平衡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做出表率和贡献。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记者郭磊 卢怀谦 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新西兰迎来大批中国游客。从奥克兰市中心的著名电影道具和特效制作机构维塔工作室,到南岛瓦纳卡的水中树,各景点都不乏中国游客身影。 福克斯冰川向导公司经理杨柳说,由于来自中国的预订量暴增,9月下旬往后的半个月,直升机冰川徒步活动已全部订满。这个黄金周,他们的团队十分忙碌。 9月28日,一名女子在新西兰南岛昆斯敦的湖边散步。 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布·朱厄尔告诉记者,尽管福克斯冰川地处新西兰南岛遥远的西海岸,但这里一直是中国游客的热门旅行目的地。今年中国中秋国庆黄金周,中国游客超过公司接待量的六成。据他了解,附近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和塔斯曼冰川的向导游同样人气火爆。 新西兰旅游集团真实新西兰公司也感受到了中国游客的强劲回归。这家公司以新西兰南岛昆斯敦为中心,运营诸多中国游客耳熟能详的旅游项目,包括蒸汽船、羊驼旅行等。该公司负责人保罗·诺里斯说,今年以来,公司各大项目下的中国游客数量稳定增长,预计未来中国游客将以更快速度回归。 9月29日,游客在新西兰南岛瓦纳卡的水中树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这个黄金周,我们注意到中国游客群体发生了一些趋势性改变:游客更加年轻化,更关注深度游和自由行。我们预测,中国游客今后会对户外游、探险游、酒庄游更感兴趣。”诺里斯说。 诺里斯的判断得到新西兰中国旅行社总经理李瑞秦的认同。她说,公司原先安排至多16天的自驾游行程。而现在推出的22天行程受到更多年轻自驾游客青睐。今年黄金周,很多新西兰著名景点已被中国游客订“爆仓”。 这是9月30日在新西兰南岛昆斯敦拍摄的游船码头。 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中国恒大集团创办人许家印上周被中国官方控制后,《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官方正在调查他是否试图在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下,将资产转移到海外。 《华尔街日报》星期天(10月1日)也在报道中提到,恒大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三年后,努力重新站稳脚跟的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但其数十亿美元债务重组的计划已经失败。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坏消息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呼吁当局采取更加协调的措施,来恢复投资者信心并帮助房地产开发商清除债务。 报道称,面对恒大问题,最终可能需要中国政府进行重大干预,就像美国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被迫介入一样。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助理研究员、瑞银前首席经济学家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清除房地产商的债务,“让房地产商、银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分担损失”。 另一方面,恒大集团和恒大物业星期一(10月2日)晚间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已向港交所申请自星期二(10月3日)上午9时起恢复股票买卖。 公告称,恒大集团已于上星期四(9月28日)公告有关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内幕消息。 董事会认为,目前公司不存在其他需要公布的内幕消息。 恒大物业还说,董事会认为公司经营状况正常。恒大集团的公告则没提到这一点。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没有发布复牌申请公告。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三只“恒大系”股票自上星期四上午9时起在港交所暂时停牌。 暂时停牌前一天(27日),许家印被控制的消息传出后,三只股票都大幅跳水超过10%。 自2021年底爆雷,恒大集团严重资不抵债。集团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恒大总负债2.39万亿元(人民币,4500亿新元)。恒大系股票曾在2022年3月21日停牌,并在今年7、8月才陆续复牌。 来源: Zaobao
纽约 — 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望创下自他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来出访国家最少、出访时间最短的记录。 截至目前(8月15日),今年习近平仅在3月出访俄罗斯一次,全年只在国外度过两天时间。根据彭博社统计,在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的2013 年至 2019 年间,他平均每年出访 14 次,数量超过时任美国领导人。 而现在,习近平让外国政要到北京去见他。今年以来,他会见了法国、厄立特里亚、美国等36个国家的政要。但这比起他疫情前的同期平均每年48个还是少了很多。 “他今年最大的担心就是经济。整个形势导致他不能花很多时间在国外。”独立时评人虞平说。“第二,国际大环境对他出访也不利。他想去的是世界主要国家,但现在这个环境基本不存在了。” 三项国际峰会等待习近平参加 不过,未来4个月,至少有三项习近平渴望的重大国际外交活动等着他:8月金砖国(BRICS)峰会,9月20国集团峰会,和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明年元首外交将掀起新高潮”,中国外长王毅去年底在预测中国今年“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格局”时说。当时,拜登与习近平刚刚在巴厘岛20国集团峰会上会晤,两国外交官员都表示要为落实“拜习”峰会而努力。 但之后局势发生了巨变。2月中国间谍气球入侵美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暂停访华,美中关系呈螺旋式下降;之后虽经拜登政府努力,布林肯和财长耶伦先后前往北京,双边关系有所缓和,但美国和盟国联手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限制,使北京处于极为孤立的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不断下滑,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爆雷事件频传,导致人员伤亡的火灾、水灾接连发生,政府则加大力度严控社会,民间对习近平的不满日益高涨;更别提中共高层的混乱:习近平亲手提拔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被失踪和免职、火箭军领导层发生突变等。 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有关“东升西降”、“百年不遇之变局”、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习近平外交思想”,让人有如恍若隔世之感。 “对习近平来说,不幸的现实是,中国经济目前表现不佳,‘一带一路’倡议比几年前更弱。 而中国自身的侵略行为使得习近平所谓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变得更加困难,” 《外交政策》印太研究资深研究员迈克尔·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说。“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国共产党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习近平现在不是处于这十年里的高点,而是低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校要更加自觉肩负起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一、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世界各国都把办好大学、培养人才作为实现国家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高校要勇担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把牢服务高质量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要心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对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过程中体现价值、赢得优势、争创一流。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更好发挥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作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我国教育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口结构变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建设教育强国上存在的差距、短板和弱项。高校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19日,复旦大学原创校史展演剧《追梦百年》在相辉堂上演。剧目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寻访复旦红色基因为线索,选取118年校史中的真实事件,展现不同时代复旦人的追梦历程,生动再现了一代又一代复旦人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精神风貌与坚定理想、报国奋斗的责任担当。 复旦大学供图 推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已经建成高等教育大国。但是,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同国家需要、人民期待还有差距,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整体质量不够高、高水平人才供给不充足、服务国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够强等问题亟待解决。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我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阔步迈进,必须构建起一流大学体系。高校要坚持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攻关水平提升,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二、把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增强创新更好结合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体现了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强劲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新征程上,高校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把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增强创新更好结合起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加强高水平基础研究,有力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引导支撑各学科扎根原始创新,助力夯实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完善问题聚焦、任务耦合、路径协同、成果集成的联合攻关机制,引导、激励和保障科研人员在无人区、交叉点潜心钻研。涵养学科交叉开放生态,夯实基础学科基石作用,激活传统学科潜能,孵化新兴前沿学科,积极推动学科融合创新,构筑学科发展新优势。近期,复旦大学上线了云上智算平台,聚焦范式变革,布局科学智能,大力推动“AI+”学科融合创新,把科研挑战“最大变量”转化为基础研究“最大增量”。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健全科技评价体系,不遗余力打造引领、原创、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和制度环境。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为上海市首批设立的“基础研究特区”,复旦大学通过两年多的试点探索,逐步形成了鼓励潜心研究长期攻关、大胆探索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环境。图为上海“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一期支持的教授与学生使用自主研发的曲面拓扑软抓手对目标颗粒物进行智能抓取。 复旦大学供图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当前,我们自主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国内技术与国际最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领军和高端人才大量依靠海外引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滞后,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高校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研究后备力量。要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招生、学制、专业和评价等重点领域,敢于突破常规思路、打破成规束缚,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的放矢培养紧缺人才。 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激发创新活力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创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高校兼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多重功能,要聚焦产业结构布局和转型升级重大需求,统筹三者协同发展,创新产学研融合模式和载体,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特点和优势,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推动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创新活力。 三、以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主动担当服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强调要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指导工作,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坚持立德树人,筑牢办学治校基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复旦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全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全面推进“时代新人铸魂育人工程”,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建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牵引的思政课程群,善用“大思政课”,强化实践育人体系。坚持以文化人,打造“文化校历”品牌,弘扬优良校风学风,厚植育人沃土、学术沃土、文化沃土。以思想强基、师德固本、实践立行、典型引领、服务支撑为抓手,全面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性工程,引导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坚持引育并举,努力培育一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前,培育顶尖人才和青年英才是重要任务。复旦大学深入实施“大人才”战略,抓住国际人才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下决心选择有利于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道路,坚持不懈抓好全球人才的引育工作。千方百计引进世界顶尖人才,通过“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大师+团队”等模式,促进实现以才荐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搭建“卓学优秀人才—卓识杰出人才—卓越领军人才—卓著顶尖人才”四层次培育阶梯,按需遴选、综合支持、动态调整,个性化实施覆盖职业生涯全周期的人才发展支持方案。坚持“发现好苗子就培养、发现有潜质就支持”的培养理念,实施未来顶尖人才培养计划,高质量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卓博计划,全覆盖实行本科“2+X”培养模式,构建“高精尖缺”研究生教育格局,系统完善本研贯通、多学科交叉、科教融汇的一体化、长链条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支持“顶尖、冲尖、拔尖、冒尖”各类人才发展,完善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奋进担当的良好氛围。 坚持发挥特色,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大学建设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高校绝不能搞“小循环”、“自循环”,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让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一方面,主动融入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把校区功能升级和空间拓展融入地方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全面增强校地合作力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的国际合作体系,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着力打造卓越的育人、学术、文化中心,推动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核心阅读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考古学家苏秉琦就提出考古学的“中国学派”。苏秉琦区系类型理论代表着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第一个高峰。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人薪火相传、焚膏继晷,就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等重大研究课题,交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答卷”,为构建中华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考古人的独特贡献。 考古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文明的遗存,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复杂系统,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门学科的繁荣发展、根深叶茂,虽然需要起于累土、不择细流,但要真正立起来,必须要“得其大者”。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考古学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运用“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回答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中国考古学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西方理论界、学术界形成了对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主导性话语优势,导致了把现代化与西方化相提并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考古学家苏秉琦就提出考古学的“中国学派”。40多年过去了,中国考古学虽然在重大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学科理论的系统构建思考上,仍然没有超越以苏秉琦区系类型理论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第一个高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关键在于不断增强考古学科的主体性,必须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要扬弃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发展进程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因素,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在探索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规律中提供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案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考古学是探索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中国现代考古学对中华文明的探索,从来都离不开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命运的观照。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考古学,决不能躲进象牙塔、置身世局外、关门搞研究,而要结合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主动回应近代以来西方学术界的“文明等级论”“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在阐释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探索总结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和普遍规律,在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和博物馆交流等各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合作,为保护人类文明贡献中国力量。 要大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复合型高水平考古领军人才,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衡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禀赋,助力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更加开放包容、互信互鉴、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在坚持群众史观中推动考古成为人民的事业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考古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需要什么样的考古学?考古学怎样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这需要考古工作者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文化资源,考古学要科学回答好人民之问,就要走与人民相融合的学术道路。 考古工作本来就根植于人民,所发掘的都是先民在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同样也必须面向人民,直面群众需求,让考古学科的成果和价值走进日常生活,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要“让文物活起来”,善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策划沉浸式、互动式的考古成果展示,使文物古迹成为人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让遗址会说话”,深入阐释大遗址的文明深度和历史厚度,有效贯通考古学的“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积极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把握时代脉搏中寻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之道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人薪火相传、焚膏继晷,就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等重大研究课题,交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答卷”,为构建中华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考古人的独特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研究不断推动中国考古学发展走向深入、走向世界。北京田园洞遗址4万年前人骨DNA分析以及许家窑人、灵井人、马坝人等中国古人类化石高分辨率CT技术研究,为揭示现代人起源演化提供了新思路新线索。浙江上山遗址的万年稻米和北京东胡林遗址的万年粟黍粒是东亚地区农业起源的重要物证。浙江良渚古城的系列重大发现,不仅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而且突破了文明社会“三要素”的传统判断,构建了“文明”定义的中国标准。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多元一体”格局和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考古学,要强化使命担当,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考古力量。主动发挥学科优势,坚持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物基因,萃取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扎实构建中国考古学自己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努力建设浸润世道人心、展示华夏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至影响人类思想发展的世界一流学科。 新时代的考古工作者应奋发有为,书写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的考古答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来源:中共人民网
华盛顿 — 随着中国游客在大流行病阻碍旅游后重返泰国,诈骗也随之而来,泰国当局担心这会影响泰国的声誉,尽管大多数受害者和犯罪者似乎都是中国人。泰国警察厅副厅长苏拉查特·哈克帕恩(Surachate Hakparn)中将在上个月的新闻发布会表示,18名中国人因涉嫌向前往春武里府七珍佛寺(Khao Chi Chan)的中国游客高价出售所谓的圣物佛牌而被指控犯有诈骗罪。该寺是佛教地标,位于曼谷东南约160公里处,那里以自然美景和美味海鲜而闻名。这起涉嫌欺诈的案件涉及佛牌的销售,佛牌是中国游客趋之若鹜的信仰或时尚物品。真正的佛牌售价高达数千美元,取决于其出处和材质。卖给中国游客的佛牌虽然昂贵,但却是假货。据警方称,这些欺诈性的销售发生在2023年上半年,目前已有20人受到指控。其中16人为男性,18人为中国人,两人为泰国人。在这18名中国人中,12人是被指控在泰国非法工作的商贩,六人被指控非法雇佣和欺诈。他们都不是泰国公民。苏拉查特告诉美国之音(VOA)泰语组,当局吊销了16名中国人的签证,并将他们拘留在泰国。该团伙的两名头目已逃往中国,泰国警方因此向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发布了红色通报。国际刑警组织网站称,红通是针对因严重的普通犯罪行为而被通缉或服刑的逃犯发出的。寺庙调查七珍佛寺事件表明,自大流行病以来消失已久的旅游骗局又卷土重来。苏拉查特告诉美国之音泰语组,春武里府的其他四座寺庙也因类似的骗局而受到调查。苏拉查特说,在当局宣布在七珍佛寺实施逮捕之后,春武里府地区涉嫌出售假佛牌的其他二十多家寺庙也关闭了。移民局副调查指挥官、警察上校丹普莱·凯威霍尔(Danprai Kaewwehol)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一群旅游经营者劝说中国游客在七珍佛寺内参加仪式后购买佛牌。他说,这些佛牌的售价在715美元到2830美元之间,而每件的价值约11美元。 这些佛牌是最著名的佛牌系列“普拉崇迪瓦拉康”(Phra Somdej Wat Rakang)的仿制品。警方从这些中国嫌疑人收缴了价值约370万美元的现金、土地和财产。苏拉查特称,七珍佛寺的住持维苏特哈马努斯特颂萨克( Wisutthammanusitsomsak)被控渎职并获准保释。据他说,这位主持把寺院空间租赁给旅游经营商。他还说,主持的一名亲戚和一名助手也涉入其中。苏拉查特说,调查还发现使用信用卡的销售额被记入了位于中国的实体。警方说,这些钱使他们在泰国的经营活动得以继续。泰国旅游局(Tourism Authority of Thailand)局长育塔萨克·苏巴颂(Yuttasak Supasorn)告诉美国之音泰语组,此类诈骗威胁到泰国疫情后的旅游业,该行业针对中国游客推出了广告和服务。他敦促执法部门关闭那些剥削中国游客的企业,“这些企业以低成本吸引中国游客,并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向他们高价出售低质商品以谋取利润。”苏拉查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五年多前就敦促杜绝这种“零元”旅游。苏拉查特说:“他(习主席)希望中国人民能来看看泰国民族的历史,看看翡翠佛寺(Temple of Emerald Buddha),而不是被锁定在某条旅游景点或餐馆的路线上。”佛牌产业长期以来,泰国佛教徒一直购买吉祥佛牌作为宗教图腾、护身符和收藏品。佛牌的价格从几乎为零到数万美元不等,这取决于佛牌的来源以及它据称所拥有的神圣力量。泰国寺庙通过生产和销售佛牌和其他圣物获得营业收入。政府和泰国佛教管理机构——最高僧伽委员会(Supreme Sangha Council)——对销售进行监管。泰国佛教府(National…
中国官方周五(9月15日)公布的工业生产、社会零售、服务业生产等一组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八月份,中国低迷的经济状况有所恢复。但是房地产业危机并没有缓解,专业媒体认为,它可能会威胁到中国当局为稳定经济作出的努力。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报告说,八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4.5%,较前一个月的3.7%有了明显的加快,也超过了分析师们(在接受路透社调查时)提出的预测值3.9%。这是今年四月以来最大的增幅。在消费方面,八月份的社会零售总额在夏季旅游的带动下增速加快,同比增幅为4.6%,达37,933亿元人民币,比前一个月的2.5%明显增加,也超过了人们预测的3%。这项数据的增长幅度是五月以来最大的。 服务业的数据也有改善。服务业生产指数在8月份同比增长6.8%,增速比7月加快1.1个百分点。路透社说,这些数据可能显示,中国当局最近出台的一波刺激经济措施的效果开始浮现出来。摩根大通反应迅速,将其对中国今年GDP的增长预测从之前的4.8%上调至5%。澳新银行也将其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至5.1%。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复苏已经加快,生产和供应在稳定增长,市场需求也在逐步恢复。付凌晖乐观表示,“下阶段,随着宏观政策显效、需求扩大、价格回升,将促进企业利润整体改善。”不过,分析师们认为,现在要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持久复苏还为时尚早,尤其是投资人对房地产业的危局依然缺乏信心,这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拖累。路透社引用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 CIB)亚太区高级经济师吴卓殷(Gary Ng)的话说,“虽然制造业和相关投资出现了稳定的迹象,但房地产业投资还在继续恶化,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美联社在周五的报道中指出,尽管餐馆和商店的人流增加了,但数据显示,世界第二经济体具有关键作用的房地产业依然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开发商面对需求疲软、债务日增显得一筹莫展。这个行业的投资在八月份同比下降了8.8%。这个收缩趋势从今年初到现在一直没有起色。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周四报告说,八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3%,这是十个月来最大的跌幅。房地产投资当月年比下滑19.1%,延续了持续十八个月的下滑趋势,而且跌幅超过了七月份的17.8%。纽约时报在周五发表的一篇报道中说,中国各地的建筑工地还有一些零星的工人,也可以看见一些吊车,但显而易见的是建筑工地都失去了往日繁忙的景象。高盛公司根据周五公布的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公寓价格数据计算得出,8月份新公寓价格,经季节调整后的年率下降了2.9%,高于7月份2.6%的降幅。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周四再次宣布下调中国国有银行的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采取这一措施,它表示,再次动用这一措施是为了帮助银行增加贷款的数量,巩固经济复苏的势头,保持“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环比增长0.8%,低于一季度的2.2%,相当于同比增长3.2%,这将是中国经济几十年来最弱的增长率之一。 此外,中国年轻人失业问题非常严重,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失业,这对于消费开支会带来额外的压力。中国房地产市场衰退正在向其他相关行业蔓延,比如建筑业、建材业、金融业等。美联社说,这会严重放慢中国经济在疫情结束后的复苏进程。在三年大流疫期间,中国当局坚持推行违反科学的清零抗疫政策,为控制不可控制的病毒蔓延而全面实施大规模封城、隔离、核酸检查、强制性人口迁移等措施,给中国城市居民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道灾难,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香港 —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美好愿望,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更是不断提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不过,最新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的现实距离“均富”愈来愈远。 继青年失业率创新高、大型房地产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之后,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已经扩大到1985年有纪录以来的最高点。 日本经济新闻引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指出,中国城市地区个人收入差距愈来愈大,现时最富有的20%城市家庭收入,已等于最穷20%家庭的6.3倍。而且前20%富有家庭在2022年的所得收入,较2021年增加4.5%,相反最穷20%城市家庭收入按年仅增加1.3%,令贫富差距拉得更大。 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最富和最穷的两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更高达9.2倍。瑞银集团及其子公司瑞信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最富裕的1%人口掌握着全国超过31%的财富。分析指中国面临庞大债务问题,是扩大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因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富裕家庭和企业,可受益于延迟处理债务所产生的利息,而贫穷人口和小微企业面对经济下滑却手足无措。 专家指出,另一个造成贫富悬殊加剧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对贫穷问题的处理手法是“口惠而实不至”。日本经济新闻分析道,过去3年在习近平的清零政策下,餐饮、旅游和娱乐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失去工作或遭到减薪,也因此导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6月的青年失业率达21.3%的历史新高。 曾担任青海政协委员的光传媒创办人王瑞琴,直言中国政府根本没将改善贫穷老百姓的生活放在考虑重点。她对美国之音说:“在美国若失业了,就会纳入政府的保障网内。但如果在中国失业,根本没有人会帮助你,于是生活过得愈来愈困难。”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的国营企业缺乏类似发达国家企业的规范,很多国营企业从业者的薪金远高于非国营企业从业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人民币,相反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只有62,884元人民币,两者差额为43,953元人民币,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私营单位的1.69倍。而且到了2022年,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差额更增至48,792元人民币,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私营单位的1.74倍,可见两者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独立经济学者巩胜利认为,中国国企有政府撑腰而旱涝保收,很多东西都不透明,而中小私企及其职工却只能随着经济形势的波动而起伏不定,这也是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重要原因。 在2021年,招商银行年报显示支付员工薪酬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接近600亿元人民币,员工平均年薪达65万元人民币。可是年报亦同时公布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田惠宇,税前年收入为419.8万元人民币,执行董事刘建军和王良的税前年收入为306万元人民币,多名副行长和高管人员年收入超过300万元人民币,因此低下阶层员工的年薪跟最高层差距其实可以很大。 不过由于习近平提倡所谓的“共同富裕”,过去几年来大力打击“炫富”行为,以此来掩盖中国的贫富差距。早于2013年,中国政府便禁止国营电视台和电台播放奢侈品广告。到了2021年,社交媒体抖音删除超过2,800条“炫富”的影片,也因此对接近四千个账户作出惩罚。国营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去年更向员工发出内部告示,要求员工坐飞机的时候禁止乘坐商务客位。故此就算高收入人士赚得远比其他人多,现在的生活也转趋低调,不会公开进行高消费行为。 新疆一家企业主管的太太告诉美国之音,她丈夫在新疆的公司拥有两千名员工,资产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她表示自己的生活很简单,就是跟密友吃饭的时候吃得清淡,偶尔需要应酬的时候才会吃得比较丰富,在有空的时候就去健身,每一年去两三次外国旅行,现在也很少花费几百万元购买奢侈品,这样做就是怕沾上炫富的恶名。 另一边厢,住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朱承志,他本来是贫苦农民出身,后来弃农到城市担任苦力和工人等低收入工作,人到中年的时候储到钱便成为小企业的老板,做一些买卖,每个月赚到一万多元人民币。可惜好景不常,经过数年的疫情之后,他的店倒了,又因为已经五十多岁,所以只能当司机,每个月只有三千元人民币收入。对他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现在居住的地方是不用交租,所以每天自己做饭吃,不会在外吃饭,每天饮食费用只花数十元也是勉强够用。他告诉美国之音,尽管可以维持温饱,可是他的生活也有隐忧:“如果只是患上小病还好,要是重病的话就恐怕难以负担医药费了。而且就算从前赚得比较多的时候,我也不敢作出什么高消费,现在就更不用想了。其实我的情况已经还好了,因为我知道很多人根本连三千元也赚不到。”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时间表”,指出到2025年结束“十四五”的时候,“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了2035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在二十一世纪末更要将“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观察人士指出,在这些本来已经很“务虚”的口号面前,无情的数据和个案所显示的是“共同富裕”和现实社会完全脱节,中国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愈来愈大。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侨界力量——中国侨联五年工作回眸 新华社记者范思翔 切切于心中华情,孜孜以求中国梦。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将于8月31日在北京开幕,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迎来属于自己的盛会。 回眸过去五年,中国侨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侨胞,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深入开展品牌活动,持续深化侨联改革,坚持为侨服务宗旨,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政治保证,推动新时代侨联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 迎亚运歌曲《为爱发声》点燃开场热情,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激发侨胞的炽热情感……今年2月,“亲情中华·之江同心”侨联文艺“轻骑兵”进侨乡演出走进浙江多个侨乡,将文艺“大餐”送到侨胞家门口,精彩的演出让观众们流连忘返。 作为中国侨联品牌活动之一,此次“亲情中华”进侨乡是侨联组织以文化演出为载体,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侨界群众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中国侨联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对侨界群众思想政治引领—— 创办“追梦中华”品牌,以“侨这七十年”“侨与脱贫攻坚”等为主题,举办主题活动、专题展览等,增强侨界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推出《华侨华人与共和国》《百年赤子心》等纪录片,生动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侨界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连续举办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一起过个冬奥年”网络话题活动点击量达29亿人次…… 一场场活动,一个个品牌,成为中国侨联广泛开展侨界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既突出侨味特色,又彰显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不断筑牢思想根基。 发挥侨胞独特优势,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在“冬奥小城”河北崇礼城区,一座起伏的山形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中国侨联向全球华侨华人发出倡议捐建的华侨冰雪博物馆,见证着广大侨胞心系桑梓、爱国爱乡的深厚情怀。 国有大事,侨有行动。五年来,在中国侨联和各级侨联组织积极引导下,侨界力量不断汇聚,侨胞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脱贫攻坚战场,全国侨联系统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投入资金16.29亿元,帮助5.8万人实现脱贫;助力北京冬奥会举办,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侨商侨企捐资1.6亿元;新冠疫情来袭,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积极行动,捐款捐物价值22.78亿元;侨界公益慈善不断发展,“侨爱心工程”品牌进一步擦亮。 投资项目总额6582亿元,贸易项目总额9688亿元……今年2月,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在广东广州举行,400多名侨商、侨企负责人代表和侨界人士齐聚一堂,寻商机、谈合作。 从创立中国侨商投资大会品牌、举办世界侨商海南行暨创业中华·侨商论坛,到连续举办“创业中华·牵手京津冀”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活动,这些是中国侨联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作为的一个个缩影。 五年来,通过拓展“创业中华”品牌,中国侨联发挥侨界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举办活动100余场,覆盖20多个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加强省部合作;聚焦创新、科技和人才,中国侨联组织全国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发挥特聘专家委员会、侨创基地等平台作用,鼓励支持侨界人才服务“四个面向”、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侨界报国新篇章。 扎实开展为侨服务,暖侨惠侨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