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Qin Jia

法国国民议会周一就移民法案展开辩论,将对否决动议作出裁决,此项动议事关内政部长的政治前途,也将对总理的未来产生影响;在辩论日趋激烈的政治背景下,一些市政官员、教师、难民援助协会的成员等各方人士选择向难民伸出援手;以哈冲突仍在继续,内塔尼亚胡对莫斯科在安理会投票支持加沙停火表示不满;欧盟推出全面监管人工智能法案;美国在工业投资领域超过中国;这是12月11日出版的法国各报关注的国内和国际新闻焦点。另外,《费加罗报》网页刊出一篇对专家访谈内容,揭示中国在中亚的发展战略,《解放报》则报道了中国遭遇2020年以来最严重通货紧缩的消息。 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减弱 《费加罗报》刊出一篇对巴黎天主教大学教授、巴黎高等国际关系学院(IRIS)副研究员、汉学家伊曼纽尔-林科特 (Emmanuel Lincot)的专访,林科特所著新书“特大博弈:中亚与北京Très Grand Jeu: l’Asie centrale face à Pékin”不久前出版,他在书中揭示了中国极力在中亚地区扩张影响力的做法。 林科特指出:对北京而言,中亚既涉及到安全问题,也是其扩展经济和外交的一块新地盘。他表示:在乌克兰战争之前,北京就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它对该地区持续了数百年的兴趣,将中亚与中国的历史称作是一部相连的历史。 随着苏联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解体,中国开始与中亚在能源和文化领域建立联系,2004年,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创建了第一所孔子学院。至2023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像2022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一样,中国确立了其领导作用,该国在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电信领域无处不在,在安全层面也与各国展开密切的反恐合作。 “中国梦”正在中亚努力扎根,中国不断的扩张却在该地区制造了紧张局势。在大多数人口都讲土耳其语的国家,中国针对维吾尔人采取的政策也难免不引发广泛质疑。 在谈到“大博弈”的概念时,林科特表示:相较于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大英帝国争夺中亚控制的战略冲突,如今的“大博弈”指的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全力投资。中国的金融势力和新丝绸之路项目正在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尽管俄罗斯视此一地区为自己的后院。 关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林科特指出:“一带一路”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为中国的每一个合作伙伴带来了特殊的共鸣。习近平通过再次连接历史和帝国的连续性成功地交流了技术创新。这并不意味着中亚国家最终将受到中国吞并。因为每个国家都在坚定地致力于尊重自己的主权。中亚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有着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背景以及独裁治理国家的选择。 中国遭遇2020年以来最严重通货紧缩,未能走出危机 继10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同比下降后,11月份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降幅继续扩大,高于市场预期。 《解放报》指出:中国仍未摆脱经济危机。中国国家统计局11月9日(星期六)宣布: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5%。这是2020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是北京实施严厉封城措施的结果。连续第二个月的通货紧缩程度甚至超出彭博社或路透社分析师的预测。 路透社引述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分析师徐天辰的观点指出:除了食品价格之外,能源价格下跌和周期性供应过剩也是导致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他预测:随着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继续去杠杆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2024年下行压力将继续加大。 《解放报》指出:负面的经济指标导致穆迪对中国的信用评级发出降级警告,而彭博经济则预计2024年通货紧缩风险将持续存在。但是中国央行一直试图淡化通货紧缩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顾问曾在11月份宣称这些压力只是“暂时的”。 就在中国国际统计局宣布通货紧缩的前一天,中央政治局宣布中国将在2024年竭尽全力刺激内需并改善经济复苏。 资料来源:rfi 新闻

Read More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通过10组数据,记录经济社会前进步伐,展现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成就,揭示中国道路成功的历史必然。   超过120万亿元: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2013年至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9.3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从43497元增长到85698元。   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最近三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4.5%,高于世界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   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片区(2023年9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10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发挥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持续凸显。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   今年是中国经济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第一年。中国经济成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回升向好,前三季度GDP达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全年预计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诸多国际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贡献全球增长量的三分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说,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超4亿:世界上规模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10年间,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形成了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   在浙江诸暨东白湖镇的铁皮石斛有机种植基地,东白湖镇党员志愿者(右)和基地负责人一起直播销售铁皮石斛花茶、铁皮石斛酒等产品(2023年6月8日摄)。近年来,东白湖镇着力发展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特产品交易服务中心、惠农综合平台以及直播经济的发展。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10年间,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平均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量,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了70%。   新时代以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和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1降至2.45∶1。   当前,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引领中国消费市场实现“增量创新”。未来15年,中等收入群体预计超过8亿,将进一步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   44万亿元:消费“主引擎”动力强劲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   2013年至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8万亿元增长至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中国经济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着力锻造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2023年,电影暑期档票房首次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次5.05亿;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升至94.8%,消费“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拥有14亿多人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立足国内、扩大内需、畅通循环,这是中国经济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阔步向前的底气所在。   观众在2023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比亚迪展台了解新能源汽车(2023年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激发民间投资信心,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提高“一老一小”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系列举措助力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中国消费潜力较大,人口规模也较大,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中国总的消费趋势将持续向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11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保持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千家万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切实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近年来更是明确将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求职者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现场与企业招聘人员交流(2023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城镇新增就业规模显著扩大。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截至2022年末,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   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目前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6亿人、2.4亿人、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连续多年上调基础上,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涨3.8%,有力增进了人民福祉。   42万亿元:外贸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   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民营企业年度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首超50%、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10年间,我国外贸不断实现新突破,2022年进出口总值超42万亿元。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34万亿元。   X8155次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等待出发(2023年11月28日摄)。当日,满载货物的X8155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往德国汉堡,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11月28日开行首趟以来,已累计开行十周年。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建设贸易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加快创新驱动、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到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再到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数字贸易……近年来,瞄准贸易强国目标,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2020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数字贸易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表示,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纵深推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20.4万亿元:财政“蛋糕”日益壮大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财政实力更加雄厚;适应经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财政积极履行职能,分好用好财政“蛋糕”,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蛋糕”日益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财政收入从2013年的约12.9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约20.4万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187494亿元,同比增长8.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做大财政“蛋糕”的重要支撑。   在山东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曹县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介绍减税降费助企发展相关优惠政策(2023年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财政支出方面,全国财政支出从2013年的约14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约26.1万亿元,教育科技、基本民生、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支出有力有为。   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连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税收收入占我国GDP比重从2018年的17%左右已下降至2022年的13.8%;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较好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10年来,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完善,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   “雄厚的财政实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复杂变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和重要抓手。”何代欣说。   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产增产   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的农民将收获的杂交水稻种子装车(2023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近年来,面对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企等形势,我国粮食生产稳产增产、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牢,为稳预期、稳物价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着力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农业农村部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大食物观逐步树立,各地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在措施上,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在政策上,加快健全机制保障: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粮稳天下安。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万亿元:科研经费创新高 创新驱动显成效   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凸显。   2022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55.7,比2021年增长5.9%;自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跃升,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   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以“三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已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   10年间,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58亿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10年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超额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减排二氧化碳58亿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这是辽宁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2023年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积极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全国上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在此基础上,2022年,能耗比上年下降0.1%。   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截至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0年增长2.8倍、达到12.7亿千瓦,占全部装机的49.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达到17.5%。能源安全保障迈上新台阶,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不断完善。   创新发展走上新赛道,清洁能源产业形成全球领先优势,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华龙一号”核电、新型储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进,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污染治理成效继续显现。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3.3%。地表水环境继续改善。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至Ⅲ类)断面比例为87.9%,上升3个百分点。   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巩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性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10年来,全国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   超600万公里: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15.5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35万公里;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1万个,民用颁证机场达到254个……   这是广东鹤港高速高栏港枢纽(2023年12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我国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开通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300余条,海运服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邮政快递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培育新优势,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补短板、锻长板,传统基建持续发力;促发展、增后劲,新基建提供强大支撑。   截至今年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突破;5G由生产外围向核心控制环节延伸……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前所未有的“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在形成;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装机规模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已经建成……10年间,在重大交通枢纽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我国取得了诸多世界领先成果,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记者齐中熙、魏玉坤、申铖、陈炜伟、姜琳、潘德鑫、邹多为、叶昊鸣) 来源:新闻网

Read More

曾揭露中国当局“血浆经济”政策造成艾滋病在一些地方流行的“中国抗艾滋第一人”、退休医生高耀洁星期天(2023年12月10日)在美国纽约的寓所中去世,享年95岁。 因为长期用自己的收入关心和照顾中国的艾滋病病人和孤儿,并努力向民众传播有关艾滋病传染的知识,高耀洁医生曾被中国官方媒体评为2003年“感动中国10大人物”之一。后来,她揭发河南地方政府建血站非法卖血导致艾滋病大面积传播,并因此受到中国当局禁声、封控和打压。 《纽约时报》曾报道说,当高耀洁因揭露艾滋病流行而被监视被软禁并受到警方和政府官员的压力时,她说这种经历要比她在20世纪50年代末所经受的毛泽东政策造成的饥荒,以及此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的关押和殴打要糟糕得多。 在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无法直接帮助艾滋病人,而且持续受到当局监视和软禁后,高耀洁选择了出走,带着有关艾滋病病例的第一手材料2009年流亡美国,之后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纽约市。 来到美国后,自身体弱多病的高耀洁继续关注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命运,先后著作了《高耀洁回忆与随想》、《高洁的灵魂》、《高耀洁忆往昔》、《镜头下的真相》、《疫症病案一百例》、《血灾:一万封信》、《悲惨时代》、《中国艾滋病祸》等八本书。 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9年3月在探望高耀洁后称她是“我认识的最勇敢的人之一。” 星期日刚好是联合国“国际人权日”。一些人权活动人士对高耀洁医生离世纷纷发表评论。 “人到中国”创办人、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周锋锁在社交媒体X发文,回忆自己9年前探望高耀洁的经历,并称赞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等人曾协助高耀洁离开中国、定居美国纽约。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Read More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实现在望。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同时将2024年GDP增长预期上调。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之际,工商界为何坚定认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众多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满满信心从何而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中国是吸引投资的热土,前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已成趋势   “中国过去的二十年高速发展之后,下一个‘中国’在什么地方?”在今年1月举行的瑞士达沃斯论坛期间,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被媒体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分析相关数据后,倪以理在社交媒体上给出结论:“如果你在寻求增长,答案非常简单。下一个‘中国’,在中国。”这一判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总体感知同温,与外资企业在华积极布局的趋势形成呼应,代表了深耕中国市场的长期主义者普遍持有的理性声音。   近年来,我国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全球主要目的地。数据显示,2020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4%,达163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2021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734.8亿美元;2022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891亿美元。   今年以来,跨国企业“扎堆”访华,纷纷寻求进一步的投资机会。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古驰母公司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充分显示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积极意愿,体现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再次彰显中国对外商投资强大的‘磁吸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直接投资反映的是中长期的投资意愿,投资者更看重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以及一些基础性优势。从年头到年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传递。外资不断流入,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   伴随着对华投资的大幅增长,多个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总投资额15亿元人民币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江苏昆山落地投产;世界制冷行业巨头丹佛斯集团的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在天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涡旋压缩机研发和测试中心;跨国药企阿斯利康青岛区域总部正式揭牌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已成趋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8%,彰显高质量引资“含金量”。不少跨国公司认为,借助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产业人才,是进一步巩固自身业务能力、抢抓全球更大范围发展契机的重要战略举措。   “过去大家提到下一个‘中国’,更多是指代‘世界工厂’。随着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提高,现在中国所代表的既是一个大工厂,也是一个大市场,同时还是一个研发基地、创新基地,是一个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概念。”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分析认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背后有五方面“不降反升”的支撑因素。   “一是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二是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近期预测,今明两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将接近三分之一;三是对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四是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五是为全球提供更多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公共产品。”董煜说。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不久前,前10月的经济数据陆续出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货物进出口总额由前三季度同比微降0.2%转为增长0.03%……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指标持续改善。   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今年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有力有效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切实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十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外商在华投资的回报率稳定,在全球范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我们测算,近五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是9.1%,欧美是3%左右,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收益率是4%-8%左右。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是高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在董煜看来,中国的稳定发展对跨国企业是稳定的机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良条件,比如市场、技术、产品以及社会环境等,中国都能够稳定提供。这种稳定是中国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今年,在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地投产之外,星巴克还宣布在深圳投资创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首笔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我们非常看好中国。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业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星巴克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表示,到2025年,计划在中国300个城市开9000家门店。   这并不是个例。外商坚定看好中国,离不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具有较强的快速恢复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抗击风险能力。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过去不少人把中国当成世界工厂来看,觉得可以替代。实际上,中国有14亿多人口,如果要替代中国,那需要找到这么大规模的市场,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这就是中国。”董煜说。   “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独一无二的竞争力,这离不开中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与维护者。   除此之外,人才优势也是我国的独特优势。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人才红利新的优势正在显现。   “试想一下,一家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来到中国,它会发现研发方面有人才支撑,销售方面有市场对接,产业方面有上下游配套,基础设施方面一应俱全,营商环境方面务实高效。这是一个能为外来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支持的地方,这里的发展机会很难让人拒绝。”董煜说。   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   9月初,一台自瑞典空运进口的用于铰接式非公路自卸车的发动机,从上海浦东入关后运送到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的仓库。这台发动机既不是新机也并非“洋垃圾”,而是贴着“再制造”的标签。   “再制造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将再制造产品认定为旧件,无法实现进口。”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陆启星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企业绿色生产理念不断深化,对进口再制造产品的使用需求也不断提升。   今年6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第一条就提到在重点行业试点再制造产品进口。海关总署、上海海关陆续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明确“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企业市场化的需求,推动创新举措突破落地。今年在国家部委及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动沃尔沃建筑设备率先开展部分境外再制造产品进口业务,接下来还将以逐案试点推进,促进自贸试验区绿色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陆启星说。   进口再制造产品的落地,是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再度宣布重磅消息: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意味着将来中国制造业在不断转型升级中,外资进入是无障碍的。事实上,这一举措是中国以开放应对封闭保护的务实行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2021年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面取消。   在复旦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卢华看来,中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制度创新,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向外界展示了坚持对外开放、开放永不停止,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大国担当。   知识产权在促进外商投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我国成为全球企业投资的优选地、前沿技术的首推地和创新产品的首发地。调查显示,这些年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稳步上升,去年达到了79.11分。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董煜说。一系列坚实的举措彰显出,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   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提振信心、注入强劲动力   11月1日上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标志着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新疆自贸试验区是我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79.66平方公里,涵盖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之际,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收官,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达784.1亿美元,相比上届增长6.7%。在6天会期中,近4000家展客商参加贸易投资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416项,集中签约活动96场,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项。   高标准举办消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一系列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接连落地、不断深化,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受访外资企业连续三个季度认为“技术创新与研发”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发展机遇,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本年度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近九成预期未来五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持续释放。在中国的推动下,作为以开放促发展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为共建国家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增强了发展能力、提振了发展信心,改善了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中新网

Read More

巴黎 (15/11 – 75) 斯里兰卡已与斯里兰卡达成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谈 42 亿美元的原则和条款债务该国财政部表示,已达成和解。 “该协议原则上涵盖约 42 亿美元的未偿债务。这是朝着实现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恢复斯里兰卡的债务长期可持续性学期还会做好准备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恢复,”该部表示。 斯里兰卡当局希望该协议“将构成他们与债权人和商业债权人(包括债券持有人)官方委员会持续接触的基础。” 斯里兰卡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也将有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在未来几周内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计划的首次审查,这将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一批约3.34亿美元的融资得以发放。” 。 斯里兰卡正面临自 1948 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22 年 4 月中旬,该国暂时拖欠外债,等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经济调整计划。该岛国的外债估计为 510 亿美元。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向斯里兰卡提供3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以帮助稳定其经济并开始债务重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的一项为期 48 个月的计划,这个岛国立即收到了约 3.33 亿美元的付款。 来源

Read More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张翼)中国贸促会31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满意以上,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仍保持较强吸引力。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张鑫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三季度,中国贸促会对700家外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其中67%来自制造业,64%为小微企业,形成了该报告。    报告显示,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很差”五个选项中,八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满意以上。其中,超九成对“纳税”评价满意以上,近九成对“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解决商业纠纷”“办理结业手续”“市场准入”评价满意以上。    从产业链布局看,七成受访外资企业在华产业链布局趋向“保持稳定”,这一比例较二季度环比提高4.57个百分点;从在华经营现状及预期看,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本年度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近九成预期未来五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从发展机遇看,受访外资企业连续三个季度认为“技术创新与研发”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发展机遇,约半数具有增资意愿的受访外资企业考虑在西部地区增资;从发展期盼看,受访外资企业普遍希望进一步“保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集聚效应”“增强助企纾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贸促系统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功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反映并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合理诉求,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广大外国投资者继续选择中国、投资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张鑫说。 来源:财经人

Read More

  从“问世”,到“隐退”,再到“重出江湖”,在各地为提振楼市各出新招的背景下,曾流行于棚改高峰期的房票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中。   乍听上去,“房票”一词颇具年代感。搜索相关历史报道发现,从2005年起就有部分地区尝试给拆迁户发放房票购置新房,后在2015年左右因棚改货币化的浪潮推广开来,并随着2018年棚改的退潮而“隐退”。   如今,以广州、郑州为代表的多个热点城市重新祭出这一调控手段,也再度激起了千层浪。 资料图:航拍一处新建住宅。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01   广州成首个出手的一线城市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之际,日前,《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提出“优化成本核算与征拆标准,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拓宽城中村改造资金支持渠道等策略,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提升改造效率”。广州由此成为首个明确提出“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的一线城市。   梳理发现,2022年就已经有很多城市出台了相关制度,如郑州、南京、厦门、贵阳、无锡等地都有小范围、短时间推行房票安置政策。“本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讨论,原因是房票以往在二三线城市提及较多,本次一线城市也提及,会被认为是否代表了什么政策风向。”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广州的房票政策,客观上体现了城中村改造和安置工作发力的导向。说明目前市场热点城中村的改造在加速,且会更好地和房票结合。”严跃进说。   房票上一次引发较大关注是在2022年6月,郑州成为本轮“老招新用”中首个出手的省会城市。具体而言,郑州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将推行房票安置,对被征收人使用房票购买商品住房,给予安置补偿权益金额8%奖励,且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   那么,房票安置到底意味着什么?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解释称:简单理解就是一个项目要拆迁,不给住户分房子(实物安置),或直接马上进行货币补偿(货币安置),而是给到一张面值基本等同于或略高于货币补偿金额的支票,以在市场上买房子抵房款。这样开发商收到的不是现金而是房票,之后再找相关政府部门兑现。 02   已推出房票的城市情况如何   “拆迁拆迁,一步登天”“房子一移,兰博基尼”……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多年的程磊(化名)一口气能说出好几个与拆迁有关的顺口溜。他表示不难理解房票政策的推出:“之前有很多人拿到拆迁补偿款之后,要不就是离开本地,要不就是存到银行不动了,房子很难再周转起来。”   身在浙江的韩女士正在经历宅基地拆迁后的选择。“我们拆迁的方案提供了安置房和房票两个选项。安置房的价格每平方米两千多元,平均每人九十多平方米,一套房算下来30多万元;房票则适用于指定几个区域里的几个楼盘,可直接抵扣,而且早定下还有折扣,比如3个月内买房可以多抵扣20%左右。”   “我总觉得安置房以后不好卖,而且环境、物业都不如商品房。还有就是我们这的房票是可以转让变卖的,后续也可以把房票换成现金,所以目前还是比较倾向于换房票。”韩女士说。   正如韩女士所言,在未规定房票不可以转让交易的城市,催生出了一部分人进行房票的买卖,手中有多余房票的苗先生正在了解相关情况。   “打个比方,按照规则,100万元的房票可以买125万元的房子,出房票的基本都会再给一些折扣,如果再打个8折到85折,算下来就是80万元能买到125万元的房子,哪怕楼盘户型不太好,我觉得对于资金稍微紧张的买房人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苗先生说。   房票买卖的折扣能达到多少?据苗先生所言,小额房票大概是9-9.2折比较多,大额房票能达到8-8.5折,但也随着市场变化有所浮动。“我一开始是打算8.8折出手,因为很多中介也参与卖房票,价格被他们压得很低。但最近价格好像又上去了,因为同城其他地区新发布的政策都规定房票不能转售,我们这的还可以,就突然热门了,所以我打算再观望一下。”   “我觉得目前最好的方式还是两种方式组合。我已经用大部分的房票换了商品房,想卖的这些房票是剩下的一小部分,卖不出也无所谓。我身边也有朋友选择了早定下一套比较好的安置房,其他换成房票的组合方式,感觉也蛮好。”苗先生说。   程磊所在的城市则多了一种选择,即货币/安置房/房票任选,最受欢迎的同样也是结合的方式。“目前选择货币+房票安置方式结合的比较多,直接选择安置房的相对较少。因为我们这安置房太多了,库存量也高,大家都担心二手出的时候卖不出去。”程磊说。 03   去库存仍是政策重点   和传统的货币直接补偿相比,房票安置到底有何优势?中指研究院点出以下两个重点:一是可定向去库存,接受房票安置的被征收人有限定的可购买住宅范围,避免资金外流;二是可拉长支付节奏,减少了集中支付的金额,减缓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调配空间。   “一方面减轻城中村改造前期资金巨额投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房库存去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总结认为,适合选择房票安置的人群,一是拥有多栋合法出租屋的,二是已经迁出本村到外地的,三是希望子女能继承商品房的。当然,政策也会鼓励比如房票安置的房源不限购、契税减免,房价可以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打折扣等。   “房票安置可能会解决一部分安置需求,当然也取决于最终的政策设计和扶持力度以及各区域未来商品房市场的走势和预期。”李宇嘉同时表示,在一线城市中,大概率只有深圳会跟进该政策,北京、上海城中村的改造量并不大。   “不排除其他一线城市也会跟进,但每个城市执行的力度、执行项目的覆盖范围有可能会因地制宜。房票政策在一线城市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也较小,因为这些地方市场需求比较充足,只要把限购、首付等常规措施定向宽松到位,市场需求就会活跃起来。”张宏伟说。 来源:heb中新网

Read More

布鲁塞尔 (08/11 – 50) 3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一项30亿美元的延期基金安排(EFF),以支持斯里兰卡应对经济危机。此次批准预计将为其他金融机构向这个破产的南亚国家提供支持铺平道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划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总统的不懈努力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对一个国家的财政援助与政策改革联系起来,这一条件通常会迫使受援国进行政治和经济变革。这逻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背后的条件是多重的。它应该防止接受贷款的政府的道德风险。这些条件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监督受援国的行为,并据称促进最佳实践和良好治理。 斯里兰卡已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次前; 其中自 2000 年以来已发生五次。由于斯里兰卡没有完全遵守贷款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有六次未能全额支付。这包括 2016 年的上一次 EFF,当时 IMF 施加的条件给国内经济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人们对斯里兰卡是否遵守《公约》持很多怀疑态度。更严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提出了条件。 尽管记者和经济学家普遍持怀疑态度,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斯里兰卡在履行其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该国四年期经济框架的一部分所做出的承诺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感到非常高兴。 最近前往科伦坡评估该协议进展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团对此表示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告诉5月15日在科伦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斯里兰卡政府表现出了“对改革努力的承诺”,这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的一部分。他补充说,“当局正在真诚地努力与所有债权人(包括私人债权人和官方债权人)进行谈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斯里兰卡、亚洲及太平洋部高级代表团团长彼得·布劳尔表示,他们“看到事情的发展或多或少符合预期”。 斯里尼瓦桑补充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其救助计划之前,斯里兰卡必须完成一系列事先行动。这些行动范围广泛,需要斯里兰卡政府的重大承诺。 其中包括成本反映的政府几十年来补贴的一些商品和服务。萨尔瓦特·贾汉 (Sarwat Jaha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斯里兰卡代表说锡兰石油公司(CPC)和锡兰电力委员会(CEB)必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划结束之前收回成本。 斯里尼瓦桑说,政府满足了所有这些要求,这表明他们认真实施必要的改革以解决该国的经济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附加条件通常涉及旨在停止行业补贴、避免汇率操纵、调整预算优先事项和调节工资水平的行动。面临不同政治限制的领导人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并在这四个领域做出妥协的意愿上存在差异。 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协议通常涉及实施财政紧缩措施,拥有较大规模的领导人获胜联盟会遇到更多挑战当试图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协议进行谈判时。 另一方面,当一个政权通过关系密切的支持者组成的狭窄网络来维持权力时,他或她会发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更容易。 华盛顿特区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治理高级研究员迈尔斯·卡勒 (Miles Kahler) 在其 1993 年的著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两级战略与发展中国家》一章中,轮廓影响贷款谈判进程的国内政治的两个关键方面:首先,技术官僚精英不受经济利益影响的程度;其次,精英们面临选举等政治挑战的频率。 另一个可能阻碍贷款协议形成的因素是多个否决者的存在,例如权力分立或多党执政联盟的存在。 卡勒表示,当一个国家拥有更多能够阻碍贷款协议的否决者时,国内政治共识的范围就会缩小,从而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成本增加。通常,否决者的数量是通过评估存在真正政治竞争的国家政府联盟中的政党数量来确定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前总统戈塔巴亚·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通过民粹主义联盟上台,并得到了从大企业到专业协会等众多利益集团的支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谈判极其困难。 另一方面,维克勒马辛哈是统一国民党党魁,该党从 1500 万合格选民中获得了约 25 万张选票。他在议会中有一位议员瓦吉拉·阿贝瓦达纳 (Wajira Abeywardana),她是一位坚定的效忠者。维克勒马辛哈在议会得到了议会的支持斯里兰卡 Podujana Peramuna (SLPP),他们的议员依赖他的政治生存,并将投票支持他提出的任何立法。 斯里兰卡立法者是有权在五年任期结束时可以获得多项福利,大多数支持维克勒马辛哈的人民党议员都坚持完成任期。维克勒马辛哈还表示,在经济稳定之前不会举行选举,斯里兰卡人将看到的第一次选举很可能是总统选举,可能是在2024年。 因此,维克勒马辛哈可以完全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因为他不对任何政治联盟或利益集团负责。他也没有面临选举。维克勒马辛哈的个人意识形态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意识形态一致。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贷款以及评估斯里兰卡是否遵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时,不太可能忽视这些因素。 来源

Read More

暑期长假结束后,面对高企的通胀,法国反对党要求政府对食品价格上涨作出反应并降低能源征税;法国审计署发布报告,批评总统第一任期内在平息暴力、促进男女平等以及消除社会歧视等方面没有作为;伊朗库尔德族女子阿米尼遇害一周年,反政府情绪依旧高涨;摩洛哥地震后,与法国的微妙关系曝光;这是9月15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聚焦的国内和国际新闻重点;另外,《费加罗报》和《十字架报》分别载文,报道了中国“一带一路”十周年引发反思以及北京日益加大对台军事压力的情况。 中国为获取政治影响力的特洛伊木马 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费加罗报》刊出报道,对中国十年来在世界各地投资及其结果进行了梳理。 该报指出:这项在十年前启动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旨在对抗美国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作用,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通过向世界各地输出与西方自由民主国家截然相反的中国模式,达到以北京制定的新规则来改变世界秩序的目的。 北京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投资,建设包括铁路线、港口、管道、桥梁在内的基础设施。这些项目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对欧洲的贸易。 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及其强大的市场吸引了绝大多数国家,得到其沿线155个国家的支持,包括除印度、日本、以色列和布丹以外的几乎所有非洲和亚洲国家。该项目在欧洲也颇具吸引力,特别是在东欧和中欧国家。报道指出:新丝绸之路不仅是一种围绕“丝绸外交”发展政治、商业、文化和民间交流的“软实力”工具,它还汇集了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感到沮丧的全球南方的大多数国家。 十年间,中国投资达1万亿美元。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贷款国家,它以相当高的利率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结果导致许多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或干脆破产。三分之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过度负债。目前中国持有非洲62%的官方双边债务。 实际上2016年开始,就出现了批评之声。中国的竞争对手甚至怀疑中国故意在其“投资”国推行过度负债政策,以控制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中国在其没有影响力的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非洲和拉美。在其就业市场遭遇房地产危机时,它为企业和数以万计的工人找到了就业机会;当欧洲的影响力有所减弱时,它获取了重要的原材料。不过,许多国家-的反华情绪正在加剧,尤其在非洲。许多反对者谴责“一带一路”是中国为获取政治影响力的特洛伊木马。 就美国而言,美国正在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打算建立一条横跨中东的铁路和海运走廊,连接印度与欧洲。这项计划在欧洲可能对意大利的吸引力最大,意大利正在打算拉近与美国的关系,并已宣布准备在今年底之前退出丝绸之路。 总之,“一带一路”推出十年后,尽管投入巨大,但具体项目却很少取得成果。不过,对中国来说,这不是问题所在。北京打算通过确立自己反对西方的世界领导者的地位,来吸引一定数量的国家团结在自己周边,这些国家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希望依靠这些国家来改变国际秩序,从而推进其独裁统治。 中国日益加大对台军事压力 另外,《十字架报》报道了中国在台湾、菲律宾和美国关岛之间的水域展开大规模军演的消息。台湾当局星期四(9月14日)披露:中国数小时内出动了68架军机并在其沿海附近部署了10艘军舰。 报道指出:这是中国在太平洋这片敏感地区发起的最大规模的海上演习之一,不仅动用了20多艘军舰,还派出中国第二艘现役航空母舰“山东号”。 此前一天,台湾国防部表示:岛内发现了35架中共战机,其中部分战机和舰艇正在前往西太平洋,与中国航母山东号一起在台湾、菲律宾和美国关岛附近进行“海空联合训练”。 北京迄今尚未对这些举措发表评论。但组织台湾周边演习的中国西部军区司令部周三在没有提及台湾的情况下确认:一支“空军”“最近”在“数千公里半径”内进行了训练。 台湾一直承受着北京入侵的威胁。台湾武装部队每天都处于永久戒备状态。距明年一月台湾总统大选仅数月之际,各方人士担心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会日益加大。 资料来源:rfi 新闻

Read More

  截至8月15日,位于中老边境的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计查验中老国际旅客列车246列次,验放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入境旅客共计52888人次。   针对使用不同语言的旅客,磨憨边检站推出智能语言翻译机。尽管屏幕只有8寸大,但这台小机器可以使用70多种语言实时翻译,还支持数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互译,极大便利了边检工作人员与国内外旅客之间的沟通。   “我们实时掌握列车动态,优化通关流程,增设台外引导岗位,为参会人员提供高效优质的咨询服务。”磨憨边检站铁路口岸执勤专班民警罗辉说,“同时,我们充分运用智能语言翻译机,提升出入境旅客通关体验,以高质量服务助力第7届南博会顺利举办。” 来源:中新网

Read More